投资者行为

  • 详情 个人投资者是聪明投资者吗?——来自科创板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弃购数据的证据
    “注册制”改革后,新股弃购现象逐渐增多,已经成为新股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对影响新股弃购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科创板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的弃购行为作为研究场景,从“信息效应”和“关注效应”的视角结合发行人基本面、资本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度三个代表性指标研究了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弃购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发行人基本面、缴款时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度均对个人投资者弃购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市场情绪是导致个人投资者弃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2)2021年9月份科创板定价制度显著提升了个人投资者的弃购率,并且造成投资者弃购决策更加依赖市场情绪。(3)弃购率高的企业IPO后续表现较差,说明科创板投资者趋于理性,并且参与弃购的个人投资者是聪明的投资者。本文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市场层面和网络信息层面的信息能够影响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并且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中存在聪明投资者。因此,监管机构应完善科创板主承销商包销制度,允许聪明投资者弃购新股将有效制约科创板的“三高现象”。
  • 详情 再探公司治理及其评价——成本收益视角
    本文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将公司治理视为一个拟生产函数,揭示了公司治理的本质作用,从而解决了如何将公司治理从纷繁的治理机制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核心问题,为进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推导提供了概念和方法论支持。然后从公司治理本质作用出发,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并在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来说,绝大部分公司治理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再后利用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构建投资组合,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有效股票投资组合的流通市值加权平均年收益率均好于其他投资组合,说明好的公司治理的确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为公司治理能够指导投资者行为提供了证据。
  • 详情 投资者信息搜集与投资决策研究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是否会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搜集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效率及一般均衡的实现,本文构建了投资者行为和企业优劣关联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针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给出了企业优劣的评价标准,进而给出了股票市场投资者和银行选择行为的度量指标,针对企业融资能力和企业优劣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投资者趋向于不搜集信息,而银行则根据企业优劣进行决策,从时间的演进角度看,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偏好没有明显的变化。
  • 详情 关于组合理论的非科学本质
    本文概述笔者在投资者行为和股票价格行为的研究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对与组合理论紧密相关的4个关键问题:如何计算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与股票实际实现的收益率的关系、股票预期收益率的方差能否准确地度量股票的风险、均值/方差原则能否科学地描述和度量股票实际实现的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结论表明:均值—方差原则无法科学地描述和度量股票实际实现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如果按照均值—方差原则构造和挑选最优股票组合,结果只能是被误导。
  • 详情 基金经理个人特征的信号显示:投资能力与投资风格
    本文通过系统检验经理个人特征与基金业绩、投资风格的关系,辨别基金经理个人特征所传递的投资能力与投资风格的信号。我们发现:(1)年龄、基金从业经验、教育程度、CPA/CFA资格、理工&财经双专业、海外从业经验是投资风格的信号;(2)经理所毕业大学的排名既是投资风格又是投资能力的信号。最后,检查了个人特征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基金从业经验和教育程度为影响投资者申赎行为的特征,投资者决策所依据的是投资风格而非投资能力特征信号。
  • 详情 投资评级发布日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的异常收益——来自上海证券市场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其交易资金的庞大,往往会对证券市场的交易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借鉴Chen和Hong(2006)事件研究的方法,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日度机构持仓数据,对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评级发布日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存在着以正反馈交易为代表羊群效应特征,并且在短期交易还有一定的惯性特征。
  • 详情 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研究进展与评注
    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关系是行为金融和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本文首先指出当前研究忽视了这一方向,但其具有重大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其次从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出发,分析了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在对待投资者行为上的分歧;综述了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的互动关系,指出目前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稳定作用存在争议;最后评注了现有研究在框架、数据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 详情 有限理性个体投资者行为机理的实证研究
    基于投资者认知模式和决策选择的理论分析,本文探讨了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机理,构建了相应的结构化方程模型,并用来自国内中小投资者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有限理性投资者对信息进行认知时会产生信息识别、编辑和评价三种认知偏差,基于这些有偏认知的投资决策也将是有偏的,并最终导致个体投资者的收益水平与市场之间存在差异。本文证明了认知偏差、决策偏差和绩效差异之间存在着依次递进的因果关系。
  • 详情 关于投资者行为和股票价格行为
    这篇研究报告概述笔者在投资者行为和股价行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对传统技术分析的科学内涵和目前技术分析理论科学水准偏低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说明。论文还对导致有效市场理论与股票市场现实完全不符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论文还对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金融学的不科学内涵作了简要的评述。
  • 详情 有效市场假设的死亡
    本文概述笔者在投资者行为和股票价格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上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简要分析随机行走理论的主要错误、详细阐述和系统分析有效市场理论的错误、深入分析经济学家构建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要素(如理性预期和理性投资者)的非科学内涵。论文还对Samuelson (1989)、Fama (1998)和 Malkiel (2003)、(2005)的研究结论作了简要的评述。 论文结论表明:有效市场理论根本不是股票市场现实的合理近似,其科学性近似于零。 此外,论文还对一些杰出的投资者成功战胜市场是否归因于运气等与有效市场理论相关的问题作了全新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