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

  • 详情 再融资政策、上市公司增长冲动与业绩异常分布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增长冲动。公司可以利用盈利水平来发送自身质量的信号,以获得更多的再融资支持未来的增长,但这要以牺牲现期增长水平为代价。当证监会决定未达到强制性业绩标准的公司不允许再融资时,一些低质量公司为获得再融资不得不牺牲现期的增长水平以追求达到再融资标准的盈利水平,这是“10%”、“6%”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考虑到公司可能操纵业绩,公司将比较作假成本、牺牲增长水平的成本和获得再融资的收益以决定是否和怎样达到再融资标准,“10%”、“6%”现象依然存在;此时,一些质量很低和很高的公司将会达到再融资标准,而质量处于中间层的公司将不会达到再融资标准。
  • 详情 降息与金融市场交易收益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但居民储蓄仍然居高不下,向金融市场分流的资金有限。本文从降息前后金融商品的交易收益率出发,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降息后,金融商品的交易收益率也下降了,从而未能改变居民的投资组合。
  • 详情 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度量
    内容提要 一、选题背景 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和以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金融产品的应用,金融市场产生了基础性的变化,市场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此如何恰当的度量市场风险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在险价值计算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一方面,在险价值主要适用于正常市场条件下对于市场风险的衡量,而对于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却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在险价值计算中,通常用相关矩阵来表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而相关矩阵隐含的假设是资产的收益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实证研究已经表明资产收益服从正态性的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因此使用相关矩阵表示资产间依赖关系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而且相关矩阵只适合度量资产间线形相关关系,当资产组合中存在期权期货等定价公式为非线性的资产时,很难通过相关矩阵来衡量资产间的依赖程度。 本文在Embrechts, Kluppelberg and Mikosch(1997)的极值理论和Nelsen(1999)提出的连接函数的理论上,通过实证研究,试图通过比较计算在险价值的传统模型与新模型,讨论传统在险价值计算方法的缺陷,并检验新模型的适用程度。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本论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对象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64支股票组成资产组合。文章利用资产组合从1997年1月2日到2003年1月2日的日股价收益率资料,分别用传统模型与新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计算在险价值,并将模型计算的在险价值估计结果与同时期实际损失结果做比较计算出不同模型的漏损次数,以评价不同模型在预测在险价值上的准确程度和适用性。 本文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主要观点及结论 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通过连接函数和极值理论的模型度量在险价值明显优于通过传统方法度量在险价值。无论是用EWMA方法估计矩阵还是用GARCH方法估计矩阵,计算所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超过值明显低于通过传统方法计算所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的超过值。 其次,通过EWMA估计矩阵计算的在险价值优于通过GARCH估计矩阵计算的在险价值。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新模型,通过EWMA估计矩阵计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的超过值都低于通过GARCH估计矩阵计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的超过值。 再次,用t连接函数方法估计的在险价值优于用正态连接函数估计在险价值,无论是在通过EWMA方法估计相关矩阵的方法中,还是在通过GARCH方法估计相关矩阵的方法中,在正态连接函数模型下计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的超过值都大于或等于在t连接函数模型下计算的实际损失与在险价值相比的超过值。 最后,无论是传统模型还是新模型计算的在险价值,都低估了风险。因为我们是度量时间区间为一个交易日,置信区间为99%的在险价值,因此如果实际损失超过在险价值的估计值大于1%,自险价值模型低估了风险。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对于所有模型,实际损失超过在险价值的估计值都明显大于1%。 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相对传统的计算在险价值的办法,通过新的模型能够更好的估计在险价值,因此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来计算在险价值,设置资金,在最大程度防范风险的同时,避免资金的闲置。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利用新方法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管,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市场的金融安全。 四、创新与不足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仅对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组成的资产组合进行实证分析,而没有包含其他金融产品,因此无法充分的论证新模型是否优于传统的模型,结论具有片面性。后续研究可以加入衍生产品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更加充分的论证新模型的适用性。其次,在模型设定方面,本文仅选择正态连接函数和t连接函数,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全面的对各种连接函数的实证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市场的模型类型。最后,在参数估计方面,本文对所有的参数估计都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后续研究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极值理论和连接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讨论对参数的最优的估计方法。
  • 详情 被操纵价格特征――基于沪深股市的分析
    本文通过比较价格操纵行为和价格竞争行为的特点,判断非投机价格时间序列应该具有收益率序列相关、时变条件方差不稳定的特点,并通过经验研究证实了这个判断。
  • 详情 我国国债期货的演变与前途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各种收益、成本的考量,以及制度变迁条件的成熟。而国债期货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所必需的一项金融衍生产品,也是这种制度变迁中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在其第一次制度变迁中虽然由于制度变迁条件与制度构建的不完善而失败,但随着包括现货市场、法律、利率市场化等制度变迁的条件不断成熟,引入国债期货交易制度的时机也在来临。
  • 详情 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辨析及对我国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 ――兼与黄少安教授商榷
    鉴于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完全相反,黄少安、张岗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一文中认为其直接动因在于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但同时在文中对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混用,进而甚至可以推论出公司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小于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这一足以推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革命性”结论。本文明确区分了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的资本成本与公司实际筹资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我国公司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公司的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其深层次上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投资意识和资本市场缺乏退市机制。
  • 详情 美式看跌期权的闭合公式计算方法
    本文提出了基础资产为无红利分配股票的美式看跌期权的第一个闭合计算公式。美式看跌期权赋予其持有人在期权存续期的任一时刻、以约定价格出售股票的权利但非义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在Black-Scholes模型给出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后,人们在美式期权的定价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提出了不少方法,但尚无闭合公式求法。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式看跌期权提前行权的最优策略,即当且仅当一个美式看跌期权被提前行权时的收益大于其对应的欧式看跌期权的价值时,该美式看跌期权才会被提前行权。基于这一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定理并最终推出了一个闭合计算公式。另外,基于该闭合公式得出的结论,本文还指出了Merton(1973)有关永久美式看跌期权(perpetual American put option)的模型是不妥的,明确指出永久美式看跌期权(股票无红利)的价格等于该期权的执行价格。This paper proposes a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pricing an American put option on a non-dividend paying stock. An American put option grants its holder rights, but not obligation to sell a stock in a fixed price at any time up until maturity. In the past decades, there is no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pricing American options although many people made great efforts. In this paper, an optimally early exercise strategy of an American put option on a non-dividend paying stock is set up. That is, an American put option should be early-exercised when the maximum option premium of early exercise is no less than the value of its European counterpart; otherwise, it should not be early-exercised. Based on this strategy, a series of lemmas is proposed and a closed form formula is drawn. Also, this paper shows that Merton (1973)’s formula does not do a good job for pricing perpetual American put options and shows the price of a perpetual American put option on a non-dividend paying stock is equal to the strike price.
  • 详情 中国股市竞价机制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基于交易量的实证检验
    基于不同的竞价机制,本文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引入交易量作更深入考察。结果发现:开盘收益率和日收益率分别比收盘收益率和隔夜收益率有更强的波动性;开盘收益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收盘收益率则为正;日收益率与随后的隔夜收益率之相关性大于隔夜收益率与随后的日收益率之相关性;最后,通过融合横截面与时间序列的检验,发现异常交易量对股票波动有显著的预测性。
  • 详情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抵押担保债券的品种及特点1 ( ? ) 抵押转手债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 1 ( ? ) 抵押贷款债券(Mortage Bond) 2 ( ? ) 转付债券(Pay-through Secrities) 3 ( ? ) 转付债券的衍生产品:本息拆离的抵押保证债券5 ( ? ) 结合国内抵押贷款特点的抵押担保债券6 二、抵押担保债券设计分析6 ( ? ) 债券利率分析6 ( ? ) 抵押担保债券收益率对比8 三、抵押担保债券(MBS)现金流量分析12 ( ? ) 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设计原则12 ( ? ) 抵押担保贷款现金模型12 ( ? ) 抵押担保贷款(MBS)的设计方案15 ( ? ) 抵押担保债券单因素分析22 四、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经营活动计划32 ( ? ) 发债主体五年财务预测及现金流34 ( ? ) 调整经营计划后的经济效益分析38 五、发债主体经营有关因素分析41 ( ? ) 合理购买规模的确定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六、财务预测指标分析48 ( ? ) 偿债能力分析48 ( ? ) 盈利能力分析49 ( ? ) 利率风险比率分析50 ( ? ) 经营效率分析50 七、发债主体对主要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策略52 ( ? ) 对购买抵押贷款利率的管理策略52 ( ? ) 对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管理策略53 八、非常经济环境中的发债主体经营55 ( ? ) 发债主体所能承受的房价跌幅及对策55 ( ? ) 利差空间不足以支撑当期经营成本的测算及对策56
  • 详情 中国股市反转收益的分解和“后持有期”检验
    本文将Conrad和Kaul(1998)所提出的股价异常回报分解模型进行扩展,从而能够按照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与横截面方差两部分对我国股市各种策略下的异常收益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反转收益,而且分解之后,即使整体收益不显著的策略也呈现了显著的可预测性。然后再利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所提出的“后持有期”检验对实证结果进一步考察,以判断股市究竟是过度反应,反应不足还是随机游走。检验结果支持过度反应假说。笔者认为,信息传递机制不完善和投资者心态不成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