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 详情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股票市场经济晴雨表作用的实证分析
    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应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但我国股票市场的走势与经济增长态势之间的关系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我国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票市场起不到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用;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市场呈现出经济晴雨表作用。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善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挥经济晴雨表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严重不平衡的矛盾。
  • 详情 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研究
    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原因,指出两地股票市场联动的现实性来自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整合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两地市场实现优势互补的内在需求,加强两地市场的“联动”有利于寻找谋求内地和香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 详情 下一步印花税该如何调 创建流动性偏好的印花税税制
    一直以来政府通过调节印花税税率来表达对股市太高或是太低的担心,总是在市场非理性时给予警示挤压泡沫,在市场极度受伤时给予安慰。好比人极度兴奋时的一盆冷水或是极度伤痛时的一片止痛药,冷水或是止痛药有效缓解了亢奋伤痛,启到了一定的缓和目的,却没有改变流动性不足与投机过剩的状况,治标不治本。 创建流动性偏好的印花税税制不但能够有效减小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将通过改变投机的成本防止投机过剩。具体的建议是:无论买或卖,只要挂单出来等待被动成交的征收给予-1‰的印花税奖励,对于扫单主动成交的征收3‰的印花税。这样就会激励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挂单交易,创造流动性;同时增加了有控制股价目的的参与者的对敲股票洗筹的成本。通过挂单在-3‰—1‰,扫单3‰—10‰范围调整,将会寻找到合理平衡点。 此举功在千秋,切勿创造出巨大的泡泡等待经济衰退时期的后来人承受,肥了这个世纪的投机者。
  • 详情 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薪酬契约选择
    本文结合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背景,就市场化改革对薪酬契约这一重要治理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2000-2005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显著促进了经理薪酬之于企业业绩的敏感性,同时,相对于会计业绩而言,市场业绩在薪酬契约设计中的权重有逐渐增加的迹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在国有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中,市场化改革才显著强化了经理薪酬-业绩的敏感性。本文为市场力量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动态变迁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理解经济转型过程中所有权取向和市场取向这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贡献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 详情 现代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研究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论现代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科学的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这个是一个命题作文,这里面也许我说的不太正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这个幻灯片里面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另一本是《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内容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的详细论述,今天我只是谈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重要讲四点内容。一个要分析银行的定位和面临的形势,小标题是“不要以为我是恐龙,我怕谁”,不要盲目的自大。二是要正确的预测未来,小标题是“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也许和实际有很大的区别;三是要做好预案的研究,小标题是“凡事都得趁早”;四是关于审时度势实施,要考虑被威胁的情况下,首先要有对策,要把握好还击的时间。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下面详细的讲。
  • 详情 佣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分析
    以中国证券市场新近的佣金制度改革为题,本文在综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佣金自由化趋势之后,首先分析了在此次佣金改革政策影响下,国内券商经纪服务产品的长期均衡价格及应对策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为“零佣金”以及“通道服务”与“咨询服务”分开收费。最后分析了本次佣金改革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其它主要影响,包括: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沪深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国内券商的并购整合和不同类型证券经纪商的形成、改变证券经纪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市场的波动性特征、为网上经纪业务和证券咨询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等。
  • 详情 要从制度上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由“大一统”的银行体制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存的银行体系,各项银行业务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基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当前的银行体系仍具有浓厚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拥有的市场势力的继承、政府对市场进入的控制以及高度垄断的所有制特征,并且这些制度性特征必然地成为下一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问题。
  • 详情 入世过渡期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入世的过程既是变法的过程,又是我国金融业脱胎换骨的改制创新,创新-―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利用好入世过渡期,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党政分开、建立职业银行家制度、取消银行的行政级别;学习和掌握银行国际惯例,大力推进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以效益为中心,通过绩效评价、深化分配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整体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打赢新时期的金融抗战。
  • 详情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业的现状、金融整合与发展的探讨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级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就目前县级经济金融现状,县级金融重组与经济金融发展,金融资源整合提出一些设想,主要表现为构筑新的金融机制,寻找新的经济金融增长点,培育良好的金融市场,减少目前由于经济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 1、资金逆向流动。2、县域金融业在贷款的总量上徘徊不前。3、资金外流呈趋势化。4、银行体系机构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整合 针对以上一些具体情况及经济金融格局,笔者认为:大力整合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结构,有条件有目的地进行金融机制体制创新。 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服务领域,为广大农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和决策支持服务。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要,确立支持重点,加大资金投入。3、注重分工协作,发挥合力使用。4、增加支持方式,扩大支持渠道。 合理配置县域金融资源的设想 1、构建中小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并存的县域金融机构设置2、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当局在金融市场退出中的作用,合理设置金融机构。3、要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力量,使其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4、由同一级其它金融机构(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运行良好,各项金融指标相对比较突出,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可控比例)或同一级人民银行牵头组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
  • 详情 国有企业MBO方案悖论
    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MBO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的可行性。基本结论是:在企业国有的背景下,MBO的实施会出现实施前提与实施目标同一的悖论。本文通过对MBO方案主体的行为限制、行为可能等进行分析,推导出国有条件下, MBO后经营者行为并不一定会符合标准企业理论的规定条件,从而产生悖论。而该悖论存在表明,在目前状态,国有企业的MBO不宜过分提倡。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应主要放在引进外部投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