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

  • 详情 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效率: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研究视角
    本文以2005 年至2010 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市场对上市公司盈余公告的 反应程度(异常交易量、异常波动率两个维度)来探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信息披露质量 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公告之后的异常交易量和波动 率都显著增加。并且在控制了其它影响因素以后,该结论仍
  • 详情 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信息风险吗?
    本文将异常应计波动作为信息风险的代替变量,在考虑了控股股东性质和治理环境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等因素下,研究发现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信息风险有所降低,但这种效果仅存在于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治理环境差的地区股权分置改革信息风险效果的边际效应更高;而将信息风险分为固有和可操纵信息风险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仅对可操纵信息风险有影响,即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对可操纵信息风险起到及时降低的效果。
  • 详情 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Wurgler(JFE 2000)发现在资本配置越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公司层面的信息含量越丰富。然而,Morck 等(JFE 2000)发现在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很低。在40个样本国家中,中国股市面临的该问题的严重程度列居世界第二。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相关的公司特征和同时控制了公司固定效应及时间固定效应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地与公司股价中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负相关。另外,我们还发现国有股权的出现也会降低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此外,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明显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本文中的发现说明盈余管理是解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层面信息含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可以增强投资者保护,使资本在证券市场上得到有效的配置与利用,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 详情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披露的透明度,并使社会有限的资金做更有效的配置,中国自2007 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 发现: (1)在旧准则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着降低这一 现象; (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做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它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 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 (3)整体经济法制 越是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 详情 市场能区分新会计准则下的不同信息吗?
    本研究考察了新会计准则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与2006年年报同时披露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为对象,研究发现股票价格虽与新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的总额变化不相关,但将股东权益变化信息分为三类后,与未被市场预期且和未来收益相关的信息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表明新会计准则能对估值产生影响,而且揭示了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形式和实质的变化。
  • 详情 新会计准则下的管理层行为:利润平滑还是盈余管理?
    以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的利润调节行为的真实动机问题:利润平滑还是盈余管理。在控制旧会计准则下多种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带来的综合影响后,发现管理层进行利润调节的动机是平滑利润,具体表现在那些当期盈利能力较差、盈利增长缓慢和过去盈余持续性较差的公司调节利润的可能性较大,这些行为通过减少未来费用和增加未来收益来帮助实现未来盈利增长和盈利波动性降低。新会计准则首次实施日的特点为本研究提供了这次很好的机会来分析盈余管理与利润平滑的差异并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了解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详情 新旧会计制度坏帐核算标准对赊销企业的影响
    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坏帐核算的规定与旧的准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旧制度的对比 探讨了会计制度的变化对赊销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