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效应

  • 详情 汇市、国际资本市场时变冲击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之间联系的加深,金融风险通过各种渠道的传递愈加频繁。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本文利用汇改以来 200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的数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与 TARCH 模型,实证研究了汇率、国际资本市场变动与中国股市的长期关系和时变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汇率、国际资本市场变动与中国股市波动呈现明显的时变性,汇率的下降即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中国股价的下跌。国际资本市场与中国股市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特别是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对中国股市冲击的概率更大。此外,国际资本市场金融风险对中国股市的冲击力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杠杆效应”。并提出了避免由于风险传递的时滞导致金融政策的误判;积极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预期,降低资本市场的动荡幅度;建立健全金融市场风险监控体制,做好风险预警等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外汇市场的协同波动与联合干预
    本文以ARMA-GARCH、GARCH-M及EGARCH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及韩国199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实际汇率波动,及是否存在风险溢价和杠杆效应,发现中国汇率波动最为平稳,而韩国汇率波动最大,并且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和杠杆效应。我们另外考量了央行干预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发现日本央行干预最为有效,而韓國央行干预最为无效。此外,我们以BEKK-MGARCH模型检验中日韩三国的汇率协同波动现象,发现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汇率皆具有正向协同波动关系,而以日韩的协同波动持续性最为显著。若考量央行联合干预,则中日汇率的协同波动性将提高,日韩汇率的协同波动性将明显降低。此外,中日及日韩的联合干预对汇率协同波动有显著的政策效应。
  • 详情 中国股市价格的波动性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GARCH族模型
    本文运用GARCH族模型,以中国A股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中存在的条件异方差性和正负冲击对股价波动影响的不对称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股价波动存在明显的条件异方差性,但是并未发现正负冲击对股价波动影响的不对称性。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本文采用EGARCH与TARCH模型,以2003年6月30日至2008年6月27日的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对信息反应的不平衡,即:“利空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多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
  • 详情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TARCH模型,从股指期货与其现货指数价格的传递效应和信息对现货市场的不对称影响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S300期货和其现货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TARCH项的系数由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前的0.409441变为推出后的0.117257,即杠杆效应减弱了,反映了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效率。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杠杆效应与涨跌停板制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针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数据序列的ARCH特性,使用EGARCH模型,对自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的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收益率波动非对称性即杠杆效应。通过引入涨跌停板制度变量进行分析检验,揭示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非对称性是动态变化的,限制涨跌幅度对杠杆效应有着显著的增强作用;说明交易制度因素对股票市场的波动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 详情 中国权证市场的风险测度模型研究
    以权证市场的10只产品为例,研究探讨了我国权证产品的波动特征以及相应的风险测度VaR模型,同时运用更加严谨和稳健的Kupic LR检验以及动态分位数回归(Dynamic quantile regression)检验法,对各类不同波动模型和收益分布假定下的VaR估计精度进行了深入的后验分析(Backtesting)。主要实证结果显示,能够刻画波动的非对称杠杆效应以及假定新生量服从“有偏学生分布”的VaR测度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我国权证市场的风险状况,但并没有发现能够普遍适用于所有权证产品的VaR计算模型存在。
  • 详情 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实证研究
      ARCH类模型是刻画序列波动集束(volatility clustering)和异方差(heteroskedasticity)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沪深股市中248支个股作为样本,借助GARCH-M和TARCH-M模型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详情 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实证研究
    ARCH类模型是刻画序列波动集束(volatility clustering)和异方差(heteroskedasticity)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沪深股市中248支个股作为样本,借助GARCH-M和TARCH-M模型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详情 房产迷局的经济学分析
    房产市场过热与否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一方面是开发商极力控诉地价高企,成本快速攀升,利润摊薄;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于开发商获得的暴利群起讨之,对于房价不断攀升无力承担,现在购房意味着当前生活福利水平大幅下降,而将来购房则有未来的生活福利水平下降更大幅度的不良预期,由此产生了所谓“房奴”现象。本文想讨论的是,自“国六条”及细则颁布以来,公众获得的信息比较混乱。地方和中央关于房价涨跌的统计数据不一,政策效果没有定论;实施的力度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不知道国家治理房产市场的决心有多强烈,不知道这一政策的时效有多久。而卢卡司告诉过我们,假如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欺骗性”的话,那么这一政策连短期效果都不存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房产迷局??房价是否会因为政府的管制而下跌?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本文使用供求关系为分析工具,沿用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结构??厂商(开发商),公众,政府,外资流动。试讨论政策效果。根据我国目前的制度结构得出这一轮房产调控效果不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