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修正

  • 详情 人民币汇率预期特征研究——基于金融机构汇率预期数据的实证分析
    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是当前影响汇率改革和金融稳定的一个难题,因而,深入研究我国外汇市场参与者的汇率预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采用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的汇率预期数据,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特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是非理性的,70%以上的机构采用外推预期模型预测汇率,50%的机构能够根据自适应性模型修正以往的预测错误,而采用回归预期模型的机构比例较低,为30%左右,说明大多数金融机构预测汇率走势时主要参考汇率的历史走势。因此,本文认为从管理预期的角度出发,央行应减缓汇率升值速度,同时应关注汇率预期的异质性及其变化。
  • 详情 股权溢价之谜:模型修正及实证分析
    美国资本市场历史数据显示股票收益远远高于债券收益,不能用基于消费的资产定 价模型解释,Mehra and Prescott(1985)提出了所谓的股权溢价之谜,而 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的习惯形成模型在用HJ方差界检验股权溢价之谜时受到局限。 本文对Epstein and Zin(1989,1991)的广义期望效用模型进行修正,使用随机贴现因子的HJ方差界来检验 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并比较CRRA 模型、Epstein and Zin的模型及本文修 正模型的定价能力。实证分析发现:(1)本文的模型要求消费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为 2 左右就可以解释中国的高股权溢价现象,而且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 无风险利率之谜;(2)同CRRA 模型、Epstein and Zin 的模型相比,本文的模型具有更强的 定价能力。
  • 详情 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冲击效应研究
    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传统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存款准 备金制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本文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引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 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及对传统货币模型修正的基础上,选择电子货币与存款准备金政 策相关的变量,建立数量经济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发现:电子货币放大了货币乘数,并使货 币乘数变得不稳定,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货币乘数来调节商业银行 信用创造能力的难度,因而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
  • 详情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
  • 详情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