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股

  • 详情 流通受限资产西方理论和实践的评述
    来源于法律或者合同的流通限制在约束期限内制约了资产的自由流通,会导致流通受限资产的价格产生折扣。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流通受限资产。虽然流通限制抑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但它在一些领域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方文献流通受限资产的研究,并系统地介绍了流通限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文献中实证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它们结果的差异给出解释。
  • 详情 股权结构、行业竞争性与公司绩效——基于产出效率角度的经验证据
    以上证工业股、商业股和公用事业股指数成分2002年至200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三种不同竞争性行业的区分比较,从产出效率的角度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和法人股随行业竞争性不同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流通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随行业竞争性不同而不同,在竞争性较弱的行业两者显著线性正相关,而在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则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行业竞争性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可见,并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来构造合适的股权结构。
  • 详情 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对最终所有权不同的两类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区分公司最终所有权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民营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公司相比有什么异同?两类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有什么异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后我们发现: 第一,对两类样本公司比较分析发现:从绩效变量看,民营公司有更强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其核心竞争力优于国有公司,两者ROE并无显著差别;从股权结构看,国有公司有更高的股权集中度和更低的流通股比例;从治理结构看,民营公司董事会规模却显著小于国家控股公司,表明民营公司有着更高的治理效率和经营能力。两类公司同样面临业绩逐年下滑的问题。第二,随着证监会的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正逐步健全,如独立董事制的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建设,形式上与现代股份公司相接轨。尽管如此,回归分析表明,治理结构的各个代理变量对两类公司绩效的影响较弱。具体而言,只有经理人年薪对两类公司绩效起到了显著的正面作用;董事会、监事会规模,两职设置情况与公司绩效无明显关系;董事长、总经理持股比例与民营公司绩效不显著相关,与国有公司绩效呈负相关;独立董事引进不但没有如预料那样提高公司绩效,反而在两类公司中都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第三,股权结构对两类公司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民营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不显著的U形关系,前五大公司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显著正面的影响,可能意味着机构股东在民营公司中能起到促进绩效的作用;国有公司业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形关系,而前五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不再显著。区分了所有权后,国家股,法人股比例对公司的绩效无明显影响。第四,负债对公司绩效是不利的,这与国外高财务杠杆能带来更好的绩效不一致,我们认为这与我国公司的负债约束仍然不硬有关。公司规模与CROA相关性不强,说明规模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无必然联系。 据此,我们提出了实现股票全流通,加强法律监管及培育经理人市场,加强银行对公司治理作用等建议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最终提高公司绩效与竞争力。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我国的股票市场由于起步晚,功能定位不完全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不可流通的具有廉价投票权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大比重,股票种类设计不规范,行政导向性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因此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验证必须考虑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制度背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阐述了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EMH)的含义,然后给出了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基本判断,最后考虑《证券法》的影响,对1999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两个市场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时间序列进行自相关系数检验和游程检验,得出了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的结论。
  • 详情 国有股、法人股结构安排与公司绩效――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发现,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当国有(法人)股权增加或减少时,公司绩效的变化与法人(国有)股权的水平有关。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当局选择最优国有股权水平时,应该同时考虑法人股权水平大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详情 用相对流通的思路解决全流通问题
    本文通过不流通和流通股的本质分析,提出了以建立相对流通市场来实现全流通的方案,所谓相对流通就是国有股、法人股交易以后,冻结一个时期然后流通。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股票的流通性决定了非流通股在交易时,价格会低于流通时的价格,因此,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可以共同分享全流通带来的溢价收益。这种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市场的稳定,平衡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现行的方案相比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在全流通过程中,让市场规律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少了人为偏差因素造成的再次分配不均。
  • 详情 多元化、企业业绩与股权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沪深两市942家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多元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和股权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与企业价值(以托宾Q来衡量)无关,与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成负相关,与主营收入增长率无关;多元化与法人股比例成正相关,与国家股比例成负相关,然而,在大公司中多元化与股权结构的关系并不显著。本文还在一些方面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