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幅限制

  • 详情 公司规模与股票收益领先滞后关系:政府干预怎样影响了公司信息传播?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基于公司规模分组的领先滞后关系的表现形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影响了公司信息传播。政府干预可能从公司信息失真和政策市等两个方面严重阻滞公司信息传播,从而导致领先滞后关系的滞后期延长。其次,区别于多数文献的静态方法,本文发现必须引入动态的研究方法才能正确揭示领先滞后关系的全貌。此外,本文的研究还有力证明了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有助于抑制过度投机、促进市场理性发展和提高市场效率。本文的结论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干预的适度性和股票市场的信息监管具有重要含义。本文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都是非常显著的。
  • 详情 公司规模与股票收益领先滞后关系:政府干预怎样影响了公司信息传播?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基于公司规模分组的领先滞后关系的表现形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影响了公司信息传播。政府干预可能从公司信息失真和政策市等两个方面严重阻滞公司信息传播,从而导致领先滞后关系的滞后期延长。其次,区别于多数文献的静态方法,本文发现必须引入动态的研究方法才能正确揭示领先滞后关系的全貌。此外,本文的研究还有力证明了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有助于抑制过度投机、促进市场理性发展和提高市场效率。本文的结论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干预的适度性和股票市场的信息监管具有重要含义。本文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都是非常显著的。
  • 详情 汇率决定与央行干预——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研究
    本文基于1994~2005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发现:即使宏观基本面没有出现变化,汇率也依然会发生波动,指令流的变动是短期汇率波动的根本推动力。指令流通过交易商层面的短暂性资产组合效应和市场层面的持久性资产组合效应对汇率波动产生影响。我国中央银行为了维护日内涨跌幅限制下外汇市场有充分的流动性,必须被动地入市干预,中央银行的干预量由汇率决定模型内生决定。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 详情 涨跌幅限制在涨跌停日的真实绩效——基于沪市的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于涨跌幅限制在涨跌停日的真实绩效尚无有效的估计方法。 本文通过对股票日收益数据的二次处理分清了涨跌幅限制在涨跌停日的两种作用——限价 作用和助涨跌作用,首次将混合正态-GARCH(1,1)模型引入涨跌幅限制的研究中,并用该模 型研究了我国沪市不同公司规模的股票,结果表明:第一,混合正态-GARCH(1,1)比简单混 合正态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我国沪市的日个股收益数据;第二,涨跌幅限制在涨跌停日并没有 起到提高股票信息有效性和降低股价波动的作用;第三,涨跌幅限制的真实绩效与公司规模 无关,且不存在涨、跌停日的非对称影响。
  • 详情 股本规模、涨跌幅限制与磁石效应——基于沪深 A 股市场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CRTT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采用高频数据,按照股本规模大小分类,对沪深A股市场的磁石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沪深A股市场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显著的磁石效应。大规模股票和小规模股票的跌幅限制的磁石效应更加明显;中等规模股票涨跌幅限制的磁石效应具有一定的对称特征。我国的涨跌幅限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幅度限制,以促进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
  • 详情 沪铜期货价量关系的分位回归分析
    本文首次采用分位回归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合约的价量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沪铜期货的收益率与交易量成V型关系,即低分位上价量关系为负,而高分位上价量关系为正;但收益率接近涨跌幅限制时,价量关系不显著,即极高分位上的价量关系不显著;绝对收益率与交易量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价量关系在跌幅限制范围内存在;而接近最大涨跌幅限时,价量关系不显著。本文认为,期货市场允许卖空可能是造成沪铜期货V型价量关系的原因,而涨跌幅限制可能造成极高分位上的价量关系不显著。
  • 详情 涨跌幅限制降低了股价波动吗?: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本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检验了涨跌幅限制在中国股市的运行绩效。结果发现,涨跌幅限制会引发波动性溢出效应、价格发现延迟效应以及流动性干扰效应。因而本文得出结论:涨跌幅限制并没有降低股价波动性和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相反却阻碍了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和投资者的正常交易活动。随着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度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应逐渐放宽涨跌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