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价格

  • 详情 基于信息聚集和跨市场套利视角的金融期货定价研究
    知情交易者、套利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构成期货市场的三大交易主体,共同决定期货价格。本文在两期市场中构建含知情交易者、跨市场套利者和噪声交易者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揭示期货聚集私人信息的微观机制、探究套利行为对现货和期货均衡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货和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行为共同决定期货的价格发现水平,第二期(期货交割期)现货价格聚集私人信息的能力越强,第一期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意愿越强;套利交易对期现价格的冲击程度与知情交易者面临的交易风险正相关;套利交易有利于提高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增加噪声冲击的跨市场传播。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投资者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套利行为影响的理解,对提高投资者的理性交易观念、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有指导作用。
  • 详情 持有成本与期货最优套期保值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套保方法,将套期保值由统计竞技恢复回衍生品定价的金融问题,简化了套保比率的估计,并避免了拼接期货合约等问题。针对黄金、股指、外汇和原油等四大类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将期货的定价与风险管理割裂开来,忽视期货合约的衍生品本性,各种复杂的套保估计方法,套保效率都不如简单套保;如果将定价理论融入套保实践,通过预测持有成本计算套保比率,套保效果将比简单套保更出色。此外,套保合约的选择方面,简单套保倾向于选择交割日较近的合约,而考虑定价约束的套保新方法,合约的选择不受到期日的影响。因此,套保比率的研究重心应该从期货与现货价格的统计关系转到持有成本的预测上来。
  • 详情 欧盟碳排放市场套期保值研究
    本文分别采用静态套期保值模型与动态套期保值模型估计出EUA、CER各自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以及这两种期货价格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选用相应的套期保值绩效指标对样本内与样本外的静态与动态套期保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静态套期保值模型VAR(向量自回归)与动态套期保值模型DCC-GARCH(动态条件相关GARCH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最优,在有效降低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收益,对碳排放市场能够进行有效套期保值。
  • 详情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信息流动关系研究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与波动溢出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两种商品EUA、CER各自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以及两种商品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EUA还是CER市场,即期市场始终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但从信息波动溢出方面来看,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即期市场仍为CER市场的波动信息中心;EUA与CER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对CER具有更大的波动溢出效应,EUA期货市场处于这两个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信息中心。
  • 详情 基于Copula函数的下偏矩最优套期保值效率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
    由于下偏矩测度方法具有明显优于最小方差风险度量方法的特征,因此是更为合理的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准则。本文针对已有的计算最小下偏矩套期保值比率的非参数方法与参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使用时变Copula函数来估计现货与期货收益率的联合密度函数,然后通过数值方法计算最小下偏矩套期保值比率的新方法。并且运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铜期货合约价格与上海金属网公布的铜现货价格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使用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的Copula函数,与非参数方法相比,可以得到更小下偏矩的套期保值率。
  • 详情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内价格发现问题研究
    本文以沪深300指数和期货的每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模型,研究了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研究结果显示,期货和现货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且两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差异不是很大,这表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导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目前还没有促进标的现货市场的信息效率,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 详情 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品定价模型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与绩效比较
    本文从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把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品定价模型运用到 我国铜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并用实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样本内和样本外的套期 保值效果。结果显示:在样本内和样本外,考虑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的 ECM-BGARCH 模型要比衍生品定价模型有更好的套期保值效果。研究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 品定价模型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以及比较其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套期保值比 率的计算问题,而且能够为我国铜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提供有理论指导并且切实可行的套期 保值方法。
  • 详情 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品定价模型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与绩效比较
    本文从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把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品定价模型运用到我国铜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并用实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样本内和样本外的套期保值效果。结果显示:在样本内和样本外,考虑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的ECM-BGARCH模型要比衍生品定价模型有更好的套期保值效果。研究时间序列方法和衍生品定价模型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以及比较其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问题,而且能够为我国铜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提供有理论指导并且切实可行的套期保值方法。
  • 详情 期货价格能否预测未来的现货价格
    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即期货价格是未来现 货价格的无偏估计。本文分别对投资性资产和消费性资产的期货价格进行了分析, 从理论 上证明了期货价格不能作为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预期, 并讨论了期货价格与现在现货价格 以及未来现货价格的关系, 指出了在这些问题上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证误区。
  • 详情 无偏估计、价格发现与期货市场效率
     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澄清,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期货价格不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预期,更不能以此作为期货市场效率的检验标准.提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应界定为对同期现货价格的引领作用,认为期货市场效率包括定价效率与信息效率,只有一个定价有效的期货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的功能. 在实证方面,提出了适合于检验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的三种检验模型,并根据上述结论分别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检验了1990 年9 月21 日至2007 年12 月20 日期间S&P500指数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价格领先滞后关系和信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