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

  • 详情 “双碳”背景下环境治理政策的协同降碳效果与增效机制研究 ——来自蓝天保卫战和企业碳排放的证据
    旨在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质量型环境治理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协同降碳,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是推进“双碳”战略过程中亟需解答的关键问题。特别地,签署《巴黎协定》以来,中国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然而,受限于数据可得性,现有研究尚未提供这一时间段内的定量分析直接证据。本文使用新近的企业层面较为精细的碳排放数据,基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的研究场景,系统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空气质量目标政策的微观降碳效果与增效机制。研究表明,蓝天保卫战能够协同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平均降幅约为15%,单个企业年均降碳量约为1.2万吨。这一效果主要由碳排放总量下降驱动,而非以生产活动收缩为代价,也未引起区域间和产业链上的碳泄漏问题。并且,与现有研究强调行业结构调整不同,本文发现高碳排放企业也实现了显著的减排效应。增效机制方面,蓝天保卫战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低碳投资发挥作用,而人力结构优化、绿色研发创新等机制尚未明显起效,同时缓解融资约束有助于提升协同降碳效果。本文的研究表明,进一步完善现有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体系,辅以大规模节能降碳设备更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及绿色金融等组合措施,能够有效兼顾环境、气候和经济效益,助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详情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数据包络分析
    针对煤炭上市公司的多投入多产出情况, 本文采用分批次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结合DEA 改进值, 提出了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 详情 对增加银行财务效益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决定了商业银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国外的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就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对效益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体现和集约经营的根本所在,质量和效益是增加银行财务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母”,控制点和责任约束是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出效益”的关键。
  • 详情 零售贷款业务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零售贷款品种按照用途可分为消费类贷款和投资经营类贷款,前者包括住房按揭、购轿车贷款、家居装修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不能直接给借款人带来经济效益的用于借款人及其家庭生活消费的贷款。后者包括个人投资经营贷款、商铺按揭贷款、汽车经销商贷款、购出租和经营类车辆的贷款等能够直接给借款人带来经济效益的零售贷款。至于存单、保单、国债等重要权利凭证质押贷款,按贷款用途也归入上述两类。零售贷款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可以从项目和客户群体、借款人个体风险、银行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
  • 详情 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银行并购是银行业变革在组织机构上的体现,这种变革的发生会对并购银行本身、相关国家及国际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银行业发生了巨变。随着经济增长回升和经济效益改善,银行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商业银行特征。然而,一些诸如竞争性不强、规模不经济;稳健性不够、盈利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通过分析,银行并购可以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解决规模不经济问题,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改革中国银行业的途径。 It is bank’s M&A that embodies the change of banking on the organization.While inevitably exert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banks themselves in the M&A, it will influence the relevant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 China, the banking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since 1978. But from the data in the paper, we can conclude that Chines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is oligopoly and Chinese banking is inefficient. It is just the Bank’s M&A that ca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banking, improv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Bank’s M&A is a comparatively ideal way to reform Chinese banking.
  • 详情 浅析信托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的运用
    本文简要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效益,阐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SPV的三种组织方式及各种组织方法在我国的运用前景,分析要我国资产证券化操作过程中,运用信托方式组建SPV的优势,指出运用信托运作SPV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详情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抵押担保债券的品种及特点1 ( ? ) 抵押转手债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 1 ( ? ) 抵押贷款债券(Mortage Bond) 2 ( ? ) 转付债券(Pay-through Secrities) 3 ( ? ) 转付债券的衍生产品:本息拆离的抵押保证债券5 ( ? ) 结合国内抵押贷款特点的抵押担保债券6 二、抵押担保债券设计分析6 ( ? ) 债券利率分析6 ( ? ) 抵押担保债券收益率对比8 三、抵押担保债券(MBS)现金流量分析12 ( ? ) 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设计原则12 ( ? ) 抵押担保贷款现金模型12 ( ? ) 抵押担保贷款(MBS)的设计方案15 ( ? ) 抵押担保债券单因素分析22 四、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经营活动计划32 ( ? ) 发债主体五年财务预测及现金流34 ( ? ) 调整经营计划后的经济效益分析38 五、发债主体经营有关因素分析41 ( ? ) 合理购买规模的确定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六、财务预测指标分析48 ( ? ) 偿债能力分析48 ( ? ) 盈利能力分析49 ( ? ) 利率风险比率分析50 ( ? ) 经营效率分析50 七、发债主体对主要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策略52 ( ? ) 对购买抵押贷款利率的管理策略52 ( ? ) 对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管理策略53 八、非常经济环境中的发债主体经营55 ( ? ) 发债主体所能承受的房价跌幅及对策55 ( ? ) 利差空间不足以支撑当期经营成本的测算及对策56
  • 详情 基金持有人放弃配售行为的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显示,基金扩募时,持有人配售部分的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率显著为正,平均高达约20%,然而部分持有人却选择放弃配售,其动机令人费解。 我们发现,基金持有人放弃配售的倾向程度,主要受到基金经由扩募所能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扩募前净值相对于配售价格的大小、预期基金将面临的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并没有证据显示对基金管理人表现的预期合理地反映在基金持有人接受配售的程度上。
  • 详情 对欠发达地区地、市金融机构股份制整合的构想
    正式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制度对外的承诺已经进入的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冲击,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了在体制上、制度上、人事上、业务上的改革步伐。为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自身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联合、收购进行股份化改造的同时,对经济效益不好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机构,采取了战略性退出。一些经营亏损,负担过重的支行乃至中心支行,被撤消或缩编。 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在建国后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而在前些年的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行政首长没有注意到保护金融的重要性,采取以逃废银行债务为目的的企业改制,使本来就发展欠佳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利益因素的驱动,再要国有商业银行像原来那样,不顾自己死活地去支持地方的发展已不可能,银行“嫌贫爱富”的本性已逐渐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实行战略性的撤并,就是残酷的现实。 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并非十分愿意这样从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阵地上撤出,而是出于无耐。因为,如果从一个地、市将机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对撤并行职工的安置和处置问题,还有原有债权、债务的转移问题、设施网点的变卖问题等等。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是不是只有撤并这一条路可走呢? 怎样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资金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基层组织效率低下、亏损严重之间的矛盾呢?该论文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彻底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对欠发达地区的基层金融机构进行局部的股份制改造整合,即对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各金融机构的资产进行股份化细分,由各家按相应的持股比例,共同组合成一个股份化管理的新的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也可以说是区域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以标准的股份公司方式发起设立,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作出,新的金融控股公司由聘请的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专业CEO进行管理和运作。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在新的公司中行使投票权。文章还就这一改革的思路之所以可以成立的几点原因进行了分析。
  • 详情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研究成果综述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证券市场监管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证券市场监管对金融市场发展、公司资本结构、公司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在证券市场监管与经济后果之间最重要的关节之一是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本文也予以论述。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都还在快速发展当中,了解其他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经验及教训对我们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