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

  • 详情 “互联网+”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截止到2016年9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07家,基金总数达到3415支,资产达到8.83万亿元。“互联网+”基金作为新兴事物,既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金行业的发展,又为基金行业提供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新的投资思路。对互联网+基金的绩效评价重要性日益凸显。 运用绝对收益指标和多种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CAPM单因素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Carhart四因素模型进行业绩归因分析,重点考察了由大数据因子产生的超额Aalpha情况,并针对实证结果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开展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互联网+”基金绩效评价的空白。 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6月16日至2016年9月30日,“互联网+”股票型基金的绝对收益率要优于比较组,风险收益和波动率弱于比较组;通过CAPM、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Carhart四因素模型,超额收益显著优于比较组。同时,基金所依托的不同互联网数据平台,对投资风格也有所影响。
  • 详情 后危机时代实业集团产融结合战略研究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集团纷纷收缩旗下金融业务,实施归核化战略,而国内实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浪潮方兴未艾,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产融结合本质上是一柄双刃剑,不能脱离集团的核心业务过度扩张金融业务。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审慎推进国内产融结合,强化协同监管机制。
  • 详情 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自国家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凭借“比民间借贷利率更低,比银行贷款手续更快”的优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与中小企业和农村不断上升的信贷需求之间的矛盾。但作为介于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之间的一种尝试,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使小额贷款公司沿着健康、可持续的轨道发展,引导小额贷款行业在规范中不断成长壮大,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和积极作用;进而通过对石家庄市的25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利用其2010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从贷款结构入手对2010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随后探讨了小额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并对公司的经营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与实际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若干对策,希望能对今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详情 采用随机占优准则评价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因其规避下方风险同时不失去从上升市场中获利而受到欢迎。正是由于对下方风险的规避其收益率不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假设,因此,传统的绩效评价准则如方差、SHARPE比率不再适用,而基于分布的随机占优准则是一个良好的替代。由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在随机占优准则实证中采用subsample方法考察不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之间的关系,表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随机占优于其他策略,OBPI策略优于CPP策略,CPPI策略优于TIPP策略;同时本文考察了以沪深300、上证50、上证180等不同指数作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的差异,实证表明沪深300作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要优于其他指数作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 详情 QFII的A股市场垂直绩效(博士生论坛征文)
    QFII在A股市场将近10年的投资实践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绩效评价前提,而国内文献主要基于水平的视角、通过对国内投资同行(尤其是基金)的交易行为和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内外治理影响进行总量研究。在概念准备和指标选择的基础上,构建了考察其垂直分层绩效的理论框架,并且根据沪深A股市场的指数收益率变化,实证计量了依次推进的三个层次,以推进QFII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供A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规制参考。结论为负的一定的审批政策效应、正的微弱的资金数量效应和负的比较显著的策略溢出效应,据此给出了适度加大QFII的资金审批额度、恰当改进股票投资税收政策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管改进建议。
  • 详情 微型金融绩效研究述评
    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大范围试点提出了如何对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的现实问题,对已有微型金融绩效研究的回顾有助于回应这一问题。微型金融绩效具有双重标准,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缺一不可,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权衡关系。社会绩效可进一步区分为覆盖面与福利影响两个维度。覆盖面与财务绩效的直接衡量指标具有多样性,绩效测度时既可利用指标直接衡量,也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法、DEA等方法来综合测度,两类方法各有优劣。福利影响评价研究的核心难题在于存在样本偏差,不同的评价方法因其对样本偏差的控制差异会带来不同的评价结论。
  • 详情 GARCH族模型的波动率预测绩效比较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族模型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实际应用中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异方差结构。本文从波动性预测的角度,以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票市场的指数数据为样本,对10类常见的GARCH类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为了减少参数估计的效率损失对模型绩效评价的影响,研究中利用估计函数方法——一种效率较高的半参数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此外,还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和SPA检验法进行绩效评价,以期给出统计意义下的结果,并减少“数据窥察”(DataSnooping)问题。结果发现,与其它GARCH类结构相比,指数GARCH(EGARCH)和非对称幂GARCH(AP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波动过程。
  • 详情 传统指数、E-VaR指数―深沪两市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绩效评估
    从1998年开始建立封闭式基金已有5年的时间,基金的绩效也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深沪两市共19只封闭式基金,对他们的绩效水平分别进行检验,并选取六只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水平进行比较。本文除采用传统的指数进行评估外,同时还引入了E-VaR模型。
  • 详情 入世过渡期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入世的过程既是变法的过程,又是我国金融业脱胎换骨的改制创新,创新-―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利用好入世过渡期,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党政分开、建立职业银行家制度、取消银行的行政级别;学习和掌握银行国际惯例,大力推进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以效益为中心,通过绩效评价、深化分配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整体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打赢新时期的金融抗战。
  • 详情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本文提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寻找具有优良统计意义的综合指标的设想,并依此设想对沪深两市51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短期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收益因子得分应当成为基金评价的决定性指标。研究同时表明,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缺乏足够的聚类特征,目前对基金进行分类评价并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