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演进及评述
    本文梳理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交易机制演进的路径,并参考国际经验,基于期货交易机制的现有研究,提出了调整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交易规则及实施细则的修订优化了业务规则体系,满足了产品创新需求,体现出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同时,建议中金所参考国际经验,充分征求多方意见,制定合理的、有预见性的修订方案。建议股指期货合约及其交易细则参考国际经验,调整现行的交易时间并修订熔断机制条款。为促进期货市场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保证金、手续费应进一步降低,而持仓限额应进一步增加。交易所在股市暴跌期间的应急措施应及时调整。
  • 详情 尾部风险厌恶、卖空约束与中国股指期货价格的持续深度贴水
    本文探讨了2015年下半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至今持续存在股指期货巨幅贴水现象及其原因。我们首先检验了非频繁交易以及股市波动的两种解释,发现均不能很好地解释该现象。接着,我们计算了期权市场隐含的偏度风险溢价;其代表了投资者的恐慌程度和坏的尾部事件的不确定性溢价。偏度风险溢价与股指期货的VAR分析表明,股指期货价格的深度贴水可以由偏度风险溢价解释,说明投资者对崩溃风险的担心导致了投机者向套期保值者索取高额的“保险费”。股指期货的贴水幅度加深也增加了市场的偏度风险溢价,导致投资者对稀有事件不确定性索取更高的溢价。因此,完善现货市场做空机制,使得期现套利交易可行同时恢复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消除股指期货价格的深度贴水,降低投资者的对冲成本,使股指期货发挥正常的风险管理功能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 详情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催生中国真正的“对冲基金”了吗?——来自“阳光私募”基金的证据
    文章利用手工收集的1704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对比考察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后出现的三种新型阳光私募与传统的股票型阳光私募和公募基金的绩效。研究发现:(1)相对价值型阳光私募表现明显优于传统投资工具,其各项收益指标均很高,无系统风险且特质风险很小。(2)债券型阳光私募表现也优于传统投资工具,但明显差于相对价值型。(3)事件驱动型阳光私募的收益指标优于传统投资工具,但系统和特质风险均很高。(4)CAPM和FF3等传统的因子模型无法很好的解释相对价值型和债券型阳光私募的绩效。因此,相对价值型阳光私募“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表明真正的“对冲基金”在中国已经崭露头角。
  • 详情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久期聚类特征研究
    本文采用经典Weibull-SCD(1,1)模型,应用超高频股指期货行情数据,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久期的日内模式和聚类特征,研究结论如下:四个合约均具有显著的日内效应,当月合约全天呈现显著的W型特征,下月、下季和隔季合约全天基本呈现倒V形特征。当月合约比下月合约的交易聚类性显著,下季合约比隔季合约的交易聚类性显著。微观结构变量对交易久期的影响与理论预测相一致,即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久期的聚类性,不是由于流动性交易造成的,而是新信息发生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前的持仓量、买卖价差和成交量都会对未来的交易久期,即聚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持仓量和交易量的提高促进了未来交易久期的降低,而买卖价差的扩大会使未来的交易久期提高。
  • 详情 股指期货波动率的半参数预测模型以及MCS检验
    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防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准确的预测其 收益波动率对充分实现股指期货避险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以线性非负模型为 基础,通过幂转换以及不设定扰动项的具体相关结构和分布形式,构建了一个半参数预测 模型来预测高频环境下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率。模型采用基于极值估计量的两阶段估计法进 行估计,Monte Carlo模拟实验表明该估计方法的渐进性质表现良好。此外,以沪深300 股指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为例,运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和最新发展起来的具 有Bootstrap特性的MCS检验,在多种稳健损失函数下,实证评价和比较了新构建的半参数 预测模型与其他7类波动率预测模型对高频环境下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的预测能力。实 证结果表明:在多种稳健损失函数的评价标准下,新构建的股指期货波动率的半参数预测 模型是预测预测能力最好的模型。
  • 详情 股价关联变动:理论及中国证据
    金融市场中具有类似特征的金融资产(例如小市值公司,价值型公司)的收益存在共同的变动因子。本文建立了基于分类投资、区域偏好、信息传播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可实证分析的备检假设,区分了经典与非经典的资产价格联动理论。通过对沪深300指数调整成分股与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两个事件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沪深300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指数的年份,新调入(调出)指数的股票与指数的关联程度增大(减少),与非成分股的关联程度下降(上升);指数成分股与指数的联动性在股指期货上市后呈现收敛的趋势,股指期货上市前与指数联动性高(低)的股票在股指期货上市后与指数的联动性下降(上升)。这一系列证据表明,非经典理论对中国股市的股价关联变动有重要的影响。
  • 详情 股指期货在CPPI保本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金融风险可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股票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得到分散,而系统风险需要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但是对系统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同时也抹杀了获取收益的机会;另外一种方法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将股票资产构造成类似于看涨期权的结构,即当股价下降时,可以将损失限定在某个水平上;而当股价上涨时,可能的盈利空间不受限制。由于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保证金交易、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好特性,把股指期货应用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保本效果。CPPI策略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中一类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把沪深300股指期货应用于CPPI策略中。根据策略原理,使用MATLAB程序,得到了基于股指期货的CPPI策略比基于股票组合的CPPI策略能够有效规避系统风险、同时获还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根据模拟,得到了多头市场、盘整市场、空头市场三种市场走势下所采取的最优的CPPI策略和最优的CPPI参数选择,并对未来市场策略进行模拟。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功能优化设计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功能优化设计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