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定价

  • 详情 买卖均衡条件下股票博弈定价及衍生指标
    摘要:本文首先简略分析了股票市场定价的发展,认为当今金融市场的股票定价方式没有完全反应市场交易博弈的核心信息。在金融和商品全球化的时代下,应以复杂经济的动力学视角来看世界,以均衡博弈为新框架理论来观察和度量金融市场的交易,促成新的股票交易理论和技术体系。以股票买卖交易为例,当我们将时间因素抽出去,将交易额与成交价格构造形成一个序列集,在本文提出的中式棋盘格坐标系中,利用复杂系统的粗粒化提升法,将成交额的序列数逐个累加,回归成买卖交易的两条单调调递增曲线,然后求解到买卖曲线交点,这个交点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博弈价格,均衡博弈定价是一个二维的指标,它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涨跌),这个博弈交点能够通过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推导证明出它是均衡条件下博弈的一个非稳定点。由此,股票市场的定价方式从当前以统计平均的中间值法,蜕变发展为以复杂系统的动力的方法。 均衡博弈定价方式能够衍生出很多股票交易的指标,如:日线、周线、月线等,但是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引”用ϕ表示,代表当天交易的涨跌和优势占比,这是一个表示股票买卖双方博弈形成的一个平衡的稳定点。另一个是“势”用λ表示,代表一只股票涨跌的趋势,它是一个股票买卖动力学指标,表明股市是一个耗散系统,当股票买卖趋向一致时,这个指标会收敛至一个常数0.666~0.625的区间。本文中也给出了博弈定价的应用实例,讨论了棋盘格坐标,复杂系统在金融其它方面的引用也做了探讨。
  • 详情 管理层业绩预告有助于缓解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吗?
    现有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处于盈利淡季的股票在盈余公告期间会比处于旺季的股票获得更大的累计超额收益。如果管理层在盈余公告前发布业绩预告,能否有效地抑制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降低盈余公告期间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本文以2010至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首先,A股市场在业绩预告期间也存在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处于盈利淡季的公司在业绩预告期间比处于盈利旺季的公司平均可多获得2.1%的累计超额收益;其次,盈余公告和业绩预告期间,处于盈利淡季的公司比处于盈利旺季的公司有更大的股价波动率和股票交易量。第三,在盈余公告前发布业绩预告,能显著抑制盈余公告期间盈利季节性对收益率、股价波动率和股票交易量的预测能力。第四,自愿性业绩预告、与盈余公告的间隔时间越短的业绩预告抑制作用更明显。在更换盈利、盈利季节性、累计超额收益测度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存在。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能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研究结果对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决策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详情 货币政策对股票定价的影响
    为研究货币政策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构建以货币政策为条件变量的条件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显著提高CCAPM模型对市场整体收益和截面收益差异的解释能力,以M1增速为条件变量效果最好。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通过主观贴现因子和相对风险厌恶影响市场收益,体现出消费因子风险暴露的时变性,引起各股票组合收益变化;低市值和低账面市值比组合受货币政策影响的敏感性更高。
  • 详情 我国推出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吗?
    基于双重差分(DID)模型,本文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 布的影响,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为现有文献争 议和后续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体来说,融资融券试点一年内:(1)对定价效率的 改善仍然较弱,标的股票价格负面信息含量和对市场向下波动的调整速度变化均不明显;(2) 能够显著减少股价暴跌概率,对抑制暴涨却几乎没有影响,最终只起到了“单向缓冲器”作用; (3)仅能显著降低含H 股、高市值、低换手率和低市盈率股票的偏度,对改善收益率的尖峰 现象则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本文认为融资融券这一机制创新没有完全 发挥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交易限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人民币升值对A 股理性估值的影响 ------ 一个上限
    大众和媒体认为我国股票市场2006 年开始的牛市行情是人民币升值所致。本文使用 现代资产定价模型否定了这一说法的价值基础。本文发现:本币升值预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存在一个上限,该上限由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决定,而且股票价格的变化对人民币升值速度 的提高不敏感。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升值预期会使得股票的市盈率一次性上涨,之后将逐 步开始下降,并在升值预期结束时回到长期均衡水平。借此分析,本文得到两个预言:第一、 由于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有限,人民币升值不能为A 股市场的大幅增长提供坚实的价值基 础;第二、股票价格会在汇率升值结束之前进入下降阶段,这一预言被牛市行情后的股市急 跌所证实。
  • 详情 中国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定价差异的制度和行为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EC2SLS方法和系统GMM的动态面板模型估计和分析了中国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交易价格差异的因素,包括制度层面和投资者心理及行为方面。本文发现,QFII的实施显著提高了H股对A股的相对价格,但是投资者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素起着较大的影响,国内投资者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和其他非理性的投资理念使得中国H股和A股的价格差异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 详情 股票定价的奥尔森模型成立条件
    根据奥尔森(Ohlson)1995年给出的RIV模型,公司股票市值等于帐面净值加上未来预期超常收益的贴现值,因此对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其未来的盈利而不用考虑现金流和股息政策。我们发现该模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通过研究不同的股息分配政策,利用会计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该模型的成立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该模型在许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并不成立,因此股票定价模型并不能够回避掉未来现金流和股息的影响。
  • 详情 基于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的分割资本市场股价研究
    本文假定分割市场中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推导了具有异质信念的两阶段定价模型,证明了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是导致 H 股价格低于 A 股价格的原因之一,通过 A 股和 H 股市场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分割资本市场股价的异象,有助于认识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和市场特征。
  • 详情 行为公司金融 理论研究发展及实践意义
    行为金融理论基本假设股票市场并非理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并非理性,股票定价往往偏离公司真实价值。行为金融以及管理决策行为的研究推动了行为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兴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