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 详情 中国金融体系的助长机制:一个新的企业财务危机成因?
    企业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以外部政策环境冲击为代表的外部危机成因和以高管过度自信为代表的内部危机成因已被揭示,信贷能力不足的金融体系的重大影响被忽视。本文基于一家未受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内部财务管理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典型案例,探究中国金融体系在其财务危机过程中的活动和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体系的助长机制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外因;金融机构会通过助力企业加速扩张、恶化企业危机程度、加速企业危机过程三种机制加剧、加速企业的财务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危机助长机制的有效抑制举措是提高金融体系的信贷能力,尤其是对不同还款能力企业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技术,这是深化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 详情 中国金融体系的企业财务危机助长机制:一 个新的企业财务危机成因?
    企业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以外部政策环境冲击和内部高管过度自信为代表的危机成因已被揭示,存在信贷决策风险的金融机构的重大影响被忽视。本文基于一家未受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内部财务管理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典型案例,探究以银行主导、多金融主体联动的中国金融体系在企业财务危机过程中的活动和影响。本文打破了已有研究暗含的金融机构无信贷决策风险的假设,研究发现:存在信贷决策风险的金融体系的危机助长机制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外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助力企业加速扩张、恶化企业危机程度、加速企业危机过程三种机制加剧、加速企业的财务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危机助长机制的有效治理措施是提高金融体系的信贷能力,尤其是对不同还款能力企业的差别化风险评估技术,这是深化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 详情 试论企业组织资本与财务管理创新
    组织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无疑应当关注组织资本。构建包含组织资本在内的财务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组织资本的概念界定为起点,研究了组织资本形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基于组织资本考虑,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等问题。
  • 详情 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探讨
    虽然现在针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越来越多,而且模型越来越复杂。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理论上相当完善、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得到应用,而实际使用并行之有效还是一些最为基本的财务工具。因而加强基本财务分析方法的学习,掌握其财务含义的内涵实质,熟练应用基本财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成了广大财务工作者和金融从业人员所应必备的素质和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将着重对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中的杜邦财务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做深入的探讨。并应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和沃尔评分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杜邦财务分析法可以作为日常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来应用。但沃尔评分法则不能提供准确的判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
  • 详情 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及其治理结构与内部管理控制--基于某海外上市公司的实地研究
    文章大纲 1.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 2000年,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2000年4月、6月、10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联通前后分别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上百亿美元。 2001年底,国家有关部门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会重点支持一批大集团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某著名投行的中国研究部主管表达了乐观的估计:预计未来两年将有300家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包括香港、美国及新加坡等。 伦敦交易所亚太区市场拓展总监也表示,尽管目前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6家,但相信这个数量在最近几年内会成倍增长。2001年11月,高盛公司代表在广东省省长顾问会议上指出,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股票被低估的现象,可望于2002年中期消失。 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海外上市热潮,对历次海外上市热潮的冷静分析是必要的。 1. 1外上市历程回顾 历次海外上市高潮的回顾与总结:上市时间 上市地特征 上市企业的行业特征, 1. 2外上市动机探究 不同类型企业海外上市动机研究:国有企业―企业改革,行业重组 高科技企业 1. 3外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法律法规 价值取向 监管与评价方式 1. 4外上市带来的利益冲突 国内消费者与海外投资者之间 2.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2.1 公司治理结构 2. 1。1股权结构 2.1.2董事会职能 2.1.3监事会职能 2.1.4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与任命 2.1.5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的评价 2.2 公司内部管理控制 2.2.1企业组织结构设置 2.2.2 子公司控制 2.2.3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管理 2.2.4价格管理 2.2.5中级以下管理人员的任命与业绩考核 2.2.6 内部管理评述
  • 详情 对增加银行财务效益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决定了商业银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国外的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就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对效益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体现和集约经营的根本所在,质量和效益是增加银行财务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母”,控制点和责任约束是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出效益”的关键。
  • 详情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抵押担保债券的品种及特点1 ( ? ) 抵押转手债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 1 ( ? ) 抵押贷款债券(Mortage Bond) 2 ( ? ) 转付债券(Pay-through Secrities) 3 ( ? ) 转付债券的衍生产品:本息拆离的抵押保证债券5 ( ? ) 结合国内抵押贷款特点的抵押担保债券6 二、抵押担保债券设计分析6 ( ? ) 债券利率分析6 ( ? ) 抵押担保债券收益率对比8 三、抵押担保债券(MBS)现金流量分析12 ( ? ) 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设计原则12 ( ? ) 抵押担保贷款现金模型12 ( ? ) 抵押担保贷款(MBS)的设计方案15 ( ? ) 抵押担保债券单因素分析22 四、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财务预测及现金流量分析31 ( ? ) 发债主体经营活动计划32 ( ? ) 发债主体五年财务预测及现金流34 ( ? ) 调整经营计划后的经济效益分析38 五、发债主体经营有关因素分析41 ( ? ) 合理购买规模的确定 抵押担保债券品种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六、财务预测指标分析48 ( ? ) 偿债能力分析48 ( ? ) 盈利能力分析49 ( ? ) 利率风险比率分析50 ( ? ) 经营效率分析50 七、发债主体对主要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策略52 ( ? ) 对购买抵押贷款利率的管理策略52 ( ? ) 对发行抵押担保债券的管理策略53 八、非常经济环境中的发债主体经营55 ( ? ) 发债主体所能承受的房价跌幅及对策55 ( ? ) 利差空间不足以支撑当期经营成本的测算及对策56
  • 详情 关于商业银行实施EVA评价体系的探讨
    竞争和防范风险压力的加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业绩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EVA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实施EVA的作用。其次,在对3种评价方法作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特性及其实施EVA的适用性。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实施EVA评价体系的3个层次并具体分析各层次EVA的核算方法。最后,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试行EVA评价体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先从投资评价方法着手,在建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施。
  • 详情 以效益为中心 构筑建设银行财会新体制
    以效益为中心,要求建设银行财会工作从核算报账的守财型向经营管理的财源开辟型转变;构筑集中、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分类授权、责权利紧密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已成为建行财会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 详情 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探讨
    从银行资金营运和业务活动可以看出银行的收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表现为利息收入软性化和利息支出刚性化,这是困扰银行经营与资金流动的结点;银行赢利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的选择和贡献毛益变动的活性信息;差别成本是银行规模经济的适度标准,而财务重整与内部管理可把无效益资金压到最低点,责任会计与金融创新将是银行财务效益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