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详情 升息预期与利率机制的适时调整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蓄能缓冲池,弱化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延长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作者建议在升息的同时,对现行的利率机制作出一些调整,以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及盈利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使投资者产生对未来融资成本的理性预期,并促进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在我国,股票市场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到200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1154家,股票市场市价总值4.35万亿元,流通总市值1.45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6640万户,证券营业网点约3000家,证券从业人员约10万人。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个人持有股权的比重在逐步增加。尤其是1997年以来,原先以银行储蓄为主要资产形式的居民资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其资产总量中股权资产的比重在逐步增加。而近年来,连续7次下调利率,开征存款利息税,实施存款实名制,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的调整。股票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股市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明显,许多专家学者和官方都开始关注股市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 详情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及功能改革:中国案例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在对一系列度量指标考察的基础上,论文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依然是目前我国改革战略中的关键问题。
  • 详情 从商业银行经理与企业经理的行为来分析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1980年以来在181个成员国中,有133个国家都经历过严重的金融问题或危机,占全部成员国的74%。发生金融问题的有108例,其中,由银行不良资产引发的有72例,占67%,发生金融危机的有31个国家,共 41起,其中因金融不良资产引起的有24起,占59%。所以研究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背景。本文的结论是: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微观机制是委托人监督检查不严格和代理人(借款者)有逃债的动机造成的。
  • 详情 货币的本质
    本文解释了货币的本质和大萧条产生的原因,以及储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纠正了怎样估算乘数的一些问题,并且对理性人假设的提出了疑问。
  • 详情 国债市场创新和风险控制
    10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成绩,形成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相互促进的格局。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中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如何推动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得益彰,良性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 详情 论央行金融稳定
    新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把维护金融稳定作为人民银行的三大目标之一,如何认识金融稳定这一职责,并实践好这一职责,本文阐述了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经济稳定的关系,并从支付体系安全、应急机制安排、协调机制运转、稳定职责分解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 详情 2004年人民币汇率问题---解读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始末
    标题:2004年人民币汇率问题---解读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始末 内容概要: 2003年悬而未绝的三大经济问题之首――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政策变化就成了牵连这一焦点的导火线。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美元的持续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使得出口量急剧膨胀。换句话说,中国正在不断的向其输出“通货紧缩”。 一,分析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原因为: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增长是中国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 二,日本通货紧缩由来已久:回顾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引出通货紧缩由来。 三,分析日本通货紧缩成因: 1,日本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性 2,日本政府对金融的渗透 3,日本经济政策过失 接着引出:日本为了刺激出口而开始贬低其币值,但经济未能复苏,但此时日元贬值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只有通过提高他国币值达到日元的相对再贬值。 最后评价了日本的做法的不恰当性。
  • 详情 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尽管1998年以来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实施却存在着实际上的机制紧缩,突出地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持续下降,贷款增幅趋缓,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不多。这种货币政策的机制紧缩效应既与银行体系关系重大,也与股票市场关系增加。近几年,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体制性收缩,使社会资金通过金融体系快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资金“乡养城”和贷款“农转非”。同时,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又对这一现象推波助澜,货币市场资金、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企业存款账户与证券保证金账户相互异动,使大量资金游离于是股票市场与银行之间。为此,中央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调整改革思路,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关注股票市场发展,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的覆盖面,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
  • 详情 一元纸币和硬币能真正在市场上同时有效流通吗
    两年前,市场上人民币小钞严重短缺,流通中2元以下券别成色极低、破烂不堪。于是中央银行决定实施“小额货币硬币化”,并选定在四川等地试点发行一元硬币,以期改善商品流通因找零困难而受阻的情况,同时提升流通中货币的形象。但在我们近期对成都地区的崇州、大邑、邛崃三县(市)人民币流通情况调查中发现,随着总计884万元的一元硬币连续一年半的多次投入,在人民银行既无回笼、当地各家商业银行又没有库存硬币的情况下,现在市面上却几乎难觅硬币踪影,而目前市面上大量流通着的,则是自2003年末开始逐步投放的一元纸币。据人民银行内部发行消息,于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五版一元纸币,以实现纸币硬币两种币别同时流通,彻底缓解货币流通市场上小钞短缺、污损严重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