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定价

  • 详情 贷款市场化定价、 企业融资成本与信贷配置效率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201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oan Prime Rate, 简称 LPR) 改革。 本文基于 LPR 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 采用连续 DID 等方法探究 LPR 改革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第一, LPR 改革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 LPR 改革提升了信贷配置效率, 高成长性企业贷款可得性显著上升;第三, LPR 改革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异质性影响, 低风险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相对显著;第四, 微观机制结果验证了, LPR 改革不仅通过传统的竞争性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还会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与贷款定价机制畅通利率传导过程, 提升中小银行贷款定价能力,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详情 碳风险、区域低碳转型与银团贷款定价
    《巴黎气候协定》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本文以《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为事件冲击,采用连续型 DID 模型探究了区域低碳转型风险对银团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协定签署后,中国高碳排放地区的银团贷款存在显著为正的碳风险溢价;由于地区碳风险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从而提高了企业贷款成本。此外,研究还发现:碳风险溢价的高低受地区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特征的影响;在法制化程度高的地区,银行因承担污染连带责任而提高对碳风险的重视程度,相应地提高了碳风险溢价;在产品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能够激励低碳产品生产和低碳技术研发,从而降低碳风险溢价;在发生气候灾害的地区,银行执行国家救济职能,会降低碳风险溢价;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碳中和更易实现,林业碳汇收益和碳汇抵押资产能够增加现金流并降低信用风险,从而降低碳风险溢价。本文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区域低碳转型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 详情 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研究:展期贷款风险定价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不同于大企业。针对中小企业对融资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如何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是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式下求发展的契机。基于该背景,文章引入模糊决策理论,在采用相关参变量表征展期贷款特有风险因子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作为需求主体的、在信贷市场上已几趋萎缩的展期贷款产品进行风险定价研究,提出了一类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整合风险框架下的定价模型。文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基于无套利均衡的中小企业展期贷款风险定价,对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有裨益。其次,基于文章所提模型的定价能克服现实中的把“浮动比例”作为唯一风险溢价衡量指标、贷款定价随意性较大的弊端。最后,贷款风险定价是科学也是艺术。模糊决策方法的引入,使银行信贷专家的看法直接融入到模型设计中,它对提高模型定价结果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详情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对比分析
    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成熟的今天,中国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脚步声已是越来越近,各项转型工作正处于迫在眉睫的关头。而对于激活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银行系统却还未完全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较弱,多数按照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定价,导致商业银行及其他事业不能与国外类似行业在同等水平上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现状,旨在强调国内商业银行还有很大潜力与动力来加快贷款利率走向完全市场化的步伐。
  • 详情 基于GCRM模型的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研究
    GCRM模型与ASRF模型相比,能给出与经济资本测度目标相一致的资本数量,而现有文献对GCRM模型中资产的到期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刻画,本文则通过假设资产的到期收益率与其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相关,得出了基于GCRM模型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方法,它能够刻画借款者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目标支付概率)和资本融资成本对经济资本和贷款定价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 详情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之影响——对中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实证研究
    信用风险缓释(CRM)工具能影响贷款的违约风险暴露和违约损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贷款的损失预期,进而影响到贷款的定价策略和最终价格形成。本文基于CSMAR《中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研究数据库》,就CRM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进行多视角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理论与现实通常是背离的:(1)信用贷款与非信用贷款的风险溢价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信用贷款的风险溢价通常还低于非信用贷款;(2)在担保、质押、抵押三种CRM工具中,只有抵押贷款和非抵押贷款的风险溢价存在显著差异,CRM工具在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中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反映;(3)在2004年以前,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非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溢价存在显著差异,但在2004年以后,这种关系不复存在;(4)在2004年以后,城商行等的风险溢价较之以前显著提高了,但这更多体现了其对县域(或区域)金融垄断性的提高和垄断租金的获得,并非意味着城商行等对CRM工具的风险敏感性有了实质性提高,或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增强了。
  • 详情 国有产权、盈余管理与贷款定价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国有和民营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按盈余管理水平分级下两者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新增贷款的利率信息和相应的公司财务信息,剔除金融及ST公司。研究发现(1)对国有民营和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司财务指标具有很大相关性(2)对不同盈余管理程度的公司银行决定贷款利率考虑的主要财务指标侧重不同(3)对于国企,盈余管理对贷款利率与公司盈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更小。
  • 详情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之影响——对中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实证研究
    信用风险缓释(CRM)工具能影响贷款的违约风险暴露和违约损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贷款的损失预期,进而影响到贷款的定价策略和最终价格形成。本文基于CSMAR《中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研究数据库》,就CRM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进行多视角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理论与现实通常是背离的:(1)信用贷款与非信用贷款的风险溢价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信用贷款的风险溢价通常还低于非信用贷款;(2)在担保、质押、抵押三种CRM工具中,只有抵押贷款和非抵押贷款间的风险溢价存在显著差异,CRM工具在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中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反映;(3)在2004年以前,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非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溢价存在显著差异,但在2004年以后,这种关系不复存在;(4)在2004年以后,城商行等的风险溢价较之以前显著提高了,但这更多地体现了其对县域(或区域)金融垄断性的提高和垄断租金的获得,并非意味着城商行等对CRM工具的风险敏感性有了实质性提高,或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