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要求

  • 详情 存款竞争、资本要求与银行风险承担
    本文利用环形城市模型引入银行对于消费者存款的竞争,试图说明:银行之间针对存款的竞争将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进而加剧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此外,银行竞争程度越激烈,其过度风险承担的问题越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降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减轻过度承担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提高银行资本要求,部分地降低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动机。
  • 详情 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究
    在新资本协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框架下,资本要求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 然而,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存在隐瞒 其真实风险状况的动机,而监管当局审查和验证银行风险状况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可能导 致银行持有的资本过少,从而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杠杆率限制可以降低有限负债下的看跌 期权价值,提高银行净值,从而提高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次贷危机的教训也要求我国在实施 高级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应重视初始杠杆率。
  • 详情 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新巴塞尔协议》下的银行业生态系统
    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在历时 5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和修订中推出,给各国提供了一个更先进的风险管理框架。然而,由于新协议对计量要求的复杂性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经济影响的多层次性,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所有银行都有能力立即实施。即使发达国家目前也仅仅局限于跨国大银行,而其他银行则将继续保留现行的资本管理制度。这样,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大银行将首次按照与其他中小银行完全不同的正规化资本监管制度来经营。 在这样“双轨制”的情况下,实施原协议的银行对资本要求的敏感度 不高,很可能处于竞争劣势。 本文重点研究风险厌恶型银行在《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决策,将银行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实行“双轨制”的两类银行作为两种不同的群体,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出新协议可能造成的结果:中小银行完全提供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银行完全提供大企业的贷款。
  • 详情 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逻辑
    信用信用管理作为银行业与生俱来的永恒命题,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十多年来,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尽管现阶段在构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缺乏足够违约参数以有效进行模型校验等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组合管理成为代表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资本协议Ⅱ中,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的思路,反映了组合管理的部分思想。但是,协议Ⅱ并没有提供完整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积极应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过程中,应该在积极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和准备各种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构建真正适合自身资产组合特点和环境的信用组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