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竞争制度

  • 详情 从“暴利”争论看我国金融改革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发展异常艰难之际却获得了1.04万亿的净利润。顷刻间,银行是否有“暴利”成为激烈争辩的问题。
  • 详情 以金融竞争促“十二五”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国际竞争持续加剧,保护主义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建立全球性的金融宏观审慎战略制度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创新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就业压力空前,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详情 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国际制度改革之新视角
    2009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BIS)面向全球公布了关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的一揽子政策建议草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由《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Strengthen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nking sector)》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liquidity risk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两份文件共同组成,是对以往国际银行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是,征求意见未强调此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即:现有制度未能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竞争,同时,更未能体现以制度破除金融市场垄断的国际趋势。为此,尤有必要从金融竞争制度视角对意见稿进行完善。
  • 详情 顺势完善制度 破解经济困局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风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恶化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海啸山崩之势不但改变着世界经济竞争格局,而且对现代经济制度提出了异乎寻常的严峻考验。2010年2月18日,在以“复苏之路”为主题的第九届全球竞争论坛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葛利亚强调:“经济动荡提醒我们,对于政府的挑战是拥有稳定且竞争的金融市场。”
  • 详情 构建新型金融法制 护航经济科学发展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在12月7日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召开之时恰逢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遭遇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空前困难。自去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从容应对,化挑战为机遇,不但成功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更实现了经济形势回升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壮举。尽管在这场世纪大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须居安思危,正确认识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