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 详情 新闻叙事与资产定价——来自大语言模型的证据
    投资者对宏观经济风险的评估如何影响资产价格一直是实证资产定价的难点之一。已有研究指出新闻文本会改变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预期进而影响股价,但如何有效提取与宏观经济风险相关的文本叙事信息来解释或预测资产价格变动,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七家专业财经媒体的新闻报道数据,首次结合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BERT大语言模型来测度新闻叙事注意力信息,然后利用稀疏工具主成分(Sparse IPCA)估计影响基本面的状态变量和影响资产价格的叙事定价因子。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发现:第一,本文利用新闻文本估计的状态变量对于消费、产出、国债收益率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这表明新闻叙事蕴含着影响经济运行的信息。第二,相比CAPM、三因子等基准模型,基于新闻文本构建的叙事因子模型能更好地解释资产错误定价现象,并对未来资产价格的变化有更强的预测能力。第三,与基于关键词的文本分析方法(如LDA主题模型)相比,利用BERT提取文本信息可在保证因子模型简约性的基础上获得更优异的定价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解释资产横截面收益差异有新的启示,同时为应用大语言模型于经济金融学研究抛砖引玉。
  • 详情 评论两篇错误的短债长用研究高被引论文
    我国现有关于短债长用研究的文献对于核心变量“短债长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来自《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各一篇文章的原创,这两篇文章也因此成为了高被引文章。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篇文章所采用的短债长用度量方法都是错误的,不是度量指标存在噪音的问题,而是度量方法存在根本上的逻辑错误。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两篇文章短债长用度量方法的错误,并给出了短债长用度量和分析的初步建议。
  • 详情 ChatGPT的“二律背反”与有效市场的探讨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现象级的人工智能出现,未来势必拥有更大的普及性金融场景应用,预判其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十分必要。ChatGPT人工智能未来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存在着“二律背反”规律:即一方面人工智能加强信息传播所将使市场更接近于有效市场状态;但相反但是人工智能可能提供错误市场信息,从而加剧市场风险,降低市场有效性程度。通过中美股市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完全有效市场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因为“二律背反”,很难预测ChatGPT最终对于金融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详情 隐性担保、信用利差与投资水平*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证据
    基于2010年-2018年债券发行数据,政府隐性担保使得债券信用利差较低,债券主体具有更低的融资成本,政府干预越强,隐性担保越强。通过两个外生冲击考察两个方向的结构性变化:“紧”监管,旨在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国务院43号文并未降低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好”愿景,如果只是用愿景发布时间会得到错误结论,误认为没有改变政府干预强省份的隐性担保、反而收缩了投资,本文引入中欧班列市级特征和地理距离信息,发现一带一路确实增加了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的LGFV投资,其他距离中欧班列始发城市300公里内的LGFV也显著扩大投资。最后还考察了其他新变化的再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对冲能力不能有效拉动投资,只有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扩大债券主体投资,而且这个结论不随是否城投债改变。本文提供的中欧班列市级特征证据有助于揭示一带一路对拉动地方投资的有力作用。
  • 详情 崩盘风险的测度、定价与择时
    股价的崩盘风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着眼于由错误定价引发的崩盘风险,本文通过机器学习模型为每个股票-月份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外崩盘风险信息,逐年样本外预测精确性的均值为89.06%,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崩盘风险信息的有效性。本文对崩盘风险信息的进一步研究发现:(1)崩盘风险的截面收益具有较高的统计与经济显著性,且具有边际的定价能力;(2)当在投资策略中加入崩盘风险的截面信息执行因子择时策略时,样本外夏普比率约为未加入的2.05倍,显示出崩盘风险的截面信息对于因子择时的突出贡献。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表现为基于崩盘风险信息,能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市场与非市场的力量,从而有效地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详情 并购公司的错误定价对其出境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文章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 A 股股票的境内上市公司 2006-2014 年间的出境并 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截面回归的方法对公司错误定价对出境并购绩效影响进行实证 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并购公司的错误定价对出境并购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被高估的上市公 司在出境并购的当年和出境并购的第一年会产生更多的并购绩效,但在并购后的第二年越是 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越不利于创造价值。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并未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估值的 偏差进行低成本的并购融资,估值偏差的融资优势并没有在上市公司出境并购绩效中体现。
  • 详情 贵阳银行年报披露利率风险存问题会误导投资人
    贵阳银行是申请拟上市银行,其2011年报披露其利率风险存在不同账户利率风险错误合并计算利率风险和一些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日”计算不准确的问题,可以看出该行的风险管理问题较大,如果这样的银行上市,其年报会给投资人带来错误的投资误导。
  • 详情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的一个改进 ——基于动态面板估计的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了截面数据操纵性应计模型可能存在的两类内生性导致的估计偏误。提出使用动态面板对操纵性应计模型进行估计,并使用1999—2011年中国A股相关数据,检测动态面板模型和其他模型犯第Ⅰ类、第Ⅱ类错误的频率及审计师意见与各模型估计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关性分析,检验了动态面板模型与其他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动态面板模型第Ⅱ类错误检验显著优于其他模型;第Ⅰ类错误、审计师意见检验上动态面板模型检测能力与其他模型相近。同时本文讨论了动态面板模型的成本及局限性。
  • 详情 治理溢价、市场预期与投资者学习效应
    本文根据公司治理——经营业绩——市场绩效的理论关系以及投资者的学习效应分析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71项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检验治理溢价的存在性,并从市场预期和投资者学习效应角度分析溢价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内部治理溢价显著存在,持有内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股票在2002年至2010年间可以获得6.6%的年度平均超额回报率,地区行业治理不存在溢价。原因在于内部治理质量的提高将显著改善下期经营业绩,市场却未能预期到两者之间的作用,相对低估高质量公司的盈余。从而当公司宣告高于预期的盈余时对市场产生正向冲击,存在更高的累计超额回报,而地区行业治理相对稳定,市场更易预期。然而,错误预期不具备持续性,投资者通过学习将不断修正,导致预期逐渐充分。本文为投资者预期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影响市场预期,提高市场有效性提供了建议。
  • 详情 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