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 详情 对江苏省企业人民币计价出口决定要因的实证研究
       计价货币(Invoice Currency)是国际货币(International Currency)在私人部门作为价值基础的重要职能,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比率也是判断某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既有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在对96家江苏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robit个体二分变量计量模型,在价格政策制定这一微观层面上对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出口的决定要因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类型为跨国公司关联企业或出口加工型企业、企业出口产品为半成品的,与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呈显著或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出口地为美国或欧元区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则与之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开放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的管制,方便跨国公司一类企业进行一定的人民币理财活动,促使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此外,在货币之间的国际化及国际货币化是否存在有排他性竞争关系明确之前,有必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或国际货币化保持警惕。 Invoice Curren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s a value basis in the private sector。The ratio of one currency as a settlement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ex of it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the invoicing currency choice,and on the basi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96 export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builds a bivariate probit model with sample sel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ce policy making,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a detaile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enterprises in RMB-denominated expor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some enterpris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MB-denominated export while other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formers are enterprises with types of multinational affiliates or expor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with exporting products of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s; while the latters are enterprises expor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zone countries or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when considering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he capital control in China should be further released. Therefore, i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ould carry out RMB financing, they would promote the use of RMB in trade invoicing and as a settlement currency. In addition, it's not clear whether an exclusive competition exists between the currencies that are in their path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So, it's necessary to remain vigilant on other countries'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ency.
  • 详情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后果——基于838户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
    本文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基本框架分析出发,编制了制度量表,并以838户信用 销售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信用管理制度指数,对样本企业制 度状况进行评估,得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的基本结论。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式建模方法, 构建了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分析模型,得出信用管理制度主要通过影响应收账 款质量和盈利能力两条途径,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结论。
  • 详情 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融资偏好及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
    本文采用问卷研究方法对大苏州地区的台资企业进行了关于融资行为的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台资企业(研究样本)财务资料。进而,本文基于所获得的调查数据上对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台资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依靠经营性负债和(或)短期性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率并不高,且借款形式以短期借款为主;台资企业的融资偏好特征符合优序融资理论,而不符合权衡理论,尤其是,台资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所考虑因素的重要性依次排名(前四位)为:投资项目、财务宽松(或破产风险)、资金成本、股东控制权,与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另外,基于实证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台资企业的盈利性是唯一显著地影响他们偏好内部资金的因素,而当他们在外部融资时,企业的规模和所持有的可抵押资产等两因素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选择。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本文以一项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公开市场数据为基础,对问卷调查样本公司的融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因素,对样本公司融资行为与公司财务理论描述的差异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由于问卷调查能够直接考察公司决策者在实际融资决策时的考虑因素和动机,属于"事前直接证据从而区别于基于公开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所提供的"事后间接证据能够从不同角度检验理论的解释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的融资行为在一些方面符合现有公司财务理论的描述,但也存在很多不一致之处。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以"事前直接证据"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中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其中一些动机和影响因素存在着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第二,指出了现有主要以美国制度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公司财务理论对融资行为的一些经典解释,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需要考虑中国特殊的制度因素;第三,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如何改进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证据。
  • 详情 农户融资与信贷供给:来自安徽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安徽省农调队1990-2002年的资料对农户的融资需求和信贷供给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金融服务与“三农”发展存在显著的共生互动关系,在农户收入偏低的情况下,信贷供给对农户投资、农户收入和储蓄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文章认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是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建设各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融合。
  • 详情 国有企业资本预算项目恶性增资预警模型研究
    恶性增资现象在企业资本预算中经常发生,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恶性增资现象的预警研究是较前沿的课题。与以前的相关研究文献不同,本文以中国国有企业为背景,从恶性增资理论框架中系统地提炼重要驱动因素,并以这些驱动因素作为构建资本预算项目恶性增资预警模型的自变量。选择logistic 回归模型作为估计、建立资本预算项目恶性增资预警模型的方法,回归分析的样本数据来自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639 家国有企业的总经理或财务经理。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资本预算项目恶性增资预警模型,该预警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