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

  • 详情 基于CVaR的基金业绩测度研究
    基于条件在险价值(CVaR)建立新的基金业绩测度指标,该指标在理论上拓展了经典的夏普比率。在正态分布下,该指标是夏普比率的增函数,二者对于基金业绩排名是一致的;在非正态分布下,该指标克服夏普比率没考虑高阶矩、不满足随机占优单调性的缺陷,能给出更为合理的基金业绩排名。利用方差法、经验分布法和核估计法对新指标进行估计,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方差法仅在正态分布下有效,在非正态分布下其估计结果存在系统性偏差;同属于非参数方法的经验分布法和核估计方法在任意分布下都具有大样本性质且估计精度相当。最后运用新指标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测算和排名,结果显示:当各基金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差异较小时,夏普比率和新指标给出的基金业绩排名基本一致;而当各基金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差异较大时,二者给出的基金业绩排名差异较大,新指标因考虑了高阶矩信息给出的排名更为合理,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
  • 详情 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分布特征
    基于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简称金融效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偏低且没有明显改变。其中,金融创新效率更是低于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分布具有较为典型的经济区域特征和金融控制程度特征。金融控制程度影响金融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抑制金融创新效率。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数量扩张和要素堆积阶段,金融创新效率不足是金融效率提升的钳制因素。
  • 详情 基于Copula函数的下偏矩最优套期保值效率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
    由于下偏矩测度方法具有明显优于最小方差风险度量方法的特征,因此是更为合理的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准则。本文针对已有的计算最小下偏矩套期保值比率的非参数方法与参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使用时变Copula函数来估计现货与期货收益率的联合密度函数,然后通过数值方法计算最小下偏矩套期保值比率的新方法。并且运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铜期货合约价格与上海金属网公布的铜现货价格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使用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的Copula函数,与非参数方法相比,可以得到更小下偏矩的套期保值率。
  • 详情 套期保值与在险价值 ——一个改进的非参数方法
    当资产回报率服从椭圆分布和投资者具有二次效用函数的假设都不满足时,方差(标准差)不再是风险的一个恰当度量方法,而这会导致传统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存在缺陷。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计算最小VaR 和最小CVaR 套期保值比率的非参数方法。基于沪深300 现指日收盘价格数据和沪深300 股指期货合约仿真交易日结算价格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非参数方法表现最优,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套期保值投资组合的标准差、VaR 和CVaR。
  • 详情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本文以媒体在2002-2009 年公开披露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为样本, 采用多因素市场模型和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操作风险案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市场价值造成 的影响。研究发现,操作风险案件被公开披露后,上市银行的股价呈现显著的负面反应;这 种负效应在披露日前已经出现,表明该类信息可能被提前泄露;非参数的秩检验表明,这种 负效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平均而言,每千万元的操作风险涉案金额将会导致上市银行3.2 亿元的市值损失。因此,本研究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计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详情 流动性对股票收益率的负向冲击:一个比较研究
    本文基于流动性度量的成交量方法、买卖价方法和市场深度非参数方法,分别比较研究了流动性对地产指数、工业指数和公用指数股票收益率冲击。结果发现:1. 股票流动性受量、价、时间等多重因素影响,用传统成交量和买卖价差度量流动性具有片面性,非参度量方法下的市场深度结合了两者的信息量,更好反映流动性和收益的真实关系。2.成交量对收益具有正向冲击,买卖价差和市场深度对收益产生负向冲击。3.相比买卖价差,市场深度度量下的流动性对收益产生更明显的冲击。
  • 详情 透明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为检验透明度制度变化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是否有影响,本文将突变理论引入债券市场研究,并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综合流动性、国债流动性、政策性金融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流动性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数据的生成过程没有出现结构突变,整体上观察,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呈平稳上升趋势。我们又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了透明度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因债券而各异,对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因各种债券受到透明度的影响强度不同而不同。
  • 详情 中国股市价格的跳跃行为:基于上证综指高频数据的非参分析
    本文以2001年3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的上证综合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为基础,在非参模型框架内探讨了中国股市价格的跳跃行为。我们采用了基于Barndorff-Nielsen and Shephard(2004b,2006a)的方法,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检验证明了跳跃的存在;进而剥离出了股价行为中的跳跃成分,对跳跃产生的时刻、幅度以及分布特征做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几个跳跃个例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跳跃剥离后的收益率进行了几何Levy过程建模分析。我们的主要发现是:一、在我们的样本中,跳跃发生的天数占到了7-17%,跳跃过程的方差贡献则为30%左右;二、跳跃幅度是非对称分布的,且有集聚现象;跳跃发生的频率也跟股市所处的阶段有关,与熊市相比,牛市中跳跃发生的次数较多,并且大多是正向的;三、跳跃剥离后的收益率无论是从其统计特征,还是从建模估计角度来看,都接近于正态分布;四、虽然有些跳跃我们可以找出其触发事件,但一般来说,跳跃产生的原因并不明朗,因而需要进一步的细致分析。
  • 详情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截面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借鉴了心理学家在赛马赌博中发现的规律,对投资者情绪对股票的截面效应进行了理论推测:认为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具有极高成长机会的、处于亏损状态的、上市历史较短的、资不抵债的和公司规模较小的股票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二)基于调整后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标和换手率构建了一个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选择总市值、市盈率、市净率和上市历史的高低长短来构建特征组合,通过非参数统计和回归模型来实证检验情绪指标的变动对特征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并做出解释,同时通过考虑系统风险的情绪变化与其他情绪代理变量来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市值较小的、亏损的、市盈率较高的股票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指标对不同市净率组合的影响模式取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当由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导致组合具有较高的市净率时,组合对情绪波动敏感程度要小于由于增长率较高而导致市净率较高的组合;情绪指标对上市历史不同的股票组合的影响模式并不符合理论预期。
  • 详情 公司治理影响债务期限水平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理论推演公司治理与债务期限水平之间关系。接着,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应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债务期限水平,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程序实证检验法律制度对债务期限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确实影响债务期限水平。实证结果支持了这样的论点——当公司治理水平高时,内部人(管理者/控制股东)受到更严格的监督,更少的管理者壕沟效应,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限制,公司将使用更少的短期债务。这些结果表明公司治理与短期债务的使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