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 详情 金融市场波动率测度模型的评价新方法:拟合优度和平滑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波动率模型。该方法兼顾了模型拟合样本的能力和模型的平滑性,而避免了经典的评价方法只考虑模型拟合样本能力的缺陷。新方法有利于投资者挑选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和风险对冲能力相对较强的波动率模型。实证例子是估计中国股票市场的行业时变风险:对三大类波动率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指出评价方法或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金融市场风险估计或预测的评价结果。
  • 详情 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金融体系重心正在加速下移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心正在加速向下移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金融市场运行、金融行业监管稽查的重心已经移向省级分行及分支机构,这是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印证了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事实。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就是要推动金融体系的重心向下移动。
  • 详情 金融市场研究的新视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全球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和波动性也日益增强,因此,愈来愈多的学者进入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这其中就有许多的物理学者。他们的加盟,为金融市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
  • 详情 降息与金融市场交易收益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但居民储蓄仍然居高不下,向金融市场分流的资金有限。本文从降息前后金融商品的交易收益率出发,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降息后,金融商品的交易收益率也下降了,从而未能改变居民的投资组合。
  • 详情 WTO框架下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最优安排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式进入开放经济时代,向金融自由化过渡。本文从金融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因,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果这一辩证关系出发,分析了当中国引入WTO变量,金融改革路径修正后实现金融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其中引言部分综述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提出引入WTO变量后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修正;第三部分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最优安排顺序,并对目前金融市场开放的程度做了基本判断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及进一步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