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噪音交易与股票收益
    大量研究表明噪音交易者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情绪变化会影响股票的收益。个体投资者被认为是市场中主要的噪音交易者群体,研究个体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个体投资者2005年-2009年交易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个体投资者对小盘股具有显著的交易偏好,他们的交易行为存在显著的系统相关性,且这种系统相关性不能用市场风险进行有效解释。本文从股票净需求的角度构建 指标对个体投资者情绪进行度量,实证发现个体投资者情绪变化对小盘股和大盘股的收益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预测股票收益的一个反向指标。
  • 详情 Learning to Observe (博士生论坛征文)
    Using a unique dataset from Chinese stock market, we present the facts that the investo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xperiences tend to time their first purchases differently when trading the IPO stocks. First, we demonstrate that experienced investors are less likely to buy IPO stocks on the first day while inexperienced investors are more likely to do so. Then we find that those investors who buy on the first non-hit day can obtain higher return relative to those investors who buy the same stock on the first day. In sum, more experienced individual investors do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to be more patient and observe/analyze the target stock for longer time before purchase than the green hand. Moreover, their experiences can indeed help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 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货币竞争博弈分析(博士生论坛征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并对别国货币进行替代的过程。人民币货币替代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程度较低,规模较小,且以充当交易媒介职能为主。运用Marc A.Miles的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理论,可以说明了人民币对美元进行二次替代受替代弹性、货币服务替代程度、中美利差、替代成本等因素影响。但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也有相应的优势,比如: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亚洲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与美国相关经济指标差距不断缩小等。通过对人民币、美元及被替代国货币三者之间博弈过程的分析,得出结论:只要中国对被替代国的补偿与得到的铸币税收入相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能够顺利推进。
  • 详情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竞争程度之测度与分析---基于BL方法
    市场竞争只从市场集中度判定,将难以客观的反映出真实状况,因此本文使用Bresnahan与Lau提出的BL模型,利用非结构方法取得更多信息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在假设财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下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02年至2009年数据,求出竞争度量参数λ、需求弹性、产商间产出关系等指标,分析我国财险市场竞争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市场呈现高集中高竞争的局面,保费规模对边际利润为负向影响,需求弹逐年性上升,显示价格竞争激烈。本文最后也提出强化预警、服务与产品创新、最适规模三点建议。
  • 详情 金融信贷是否是中国房地产、股票价格泡沫和波动的原因——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博士生论坛征文)
    本文结合“有向无环图”(DAG)和递归的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克服了Granger检验和基于固定样本期的预测方差分解等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探讨了金融信贷是否是我国房地产、股票价格泡沫和波动的原因,并考察了信贷政策对房地产、股票价格影响的有效性,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同期还是中长期,我国金融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有限、对股票价格影响相对较大,房地产、股票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人们升值预期和投机行为等导致的自身冲击。抑制我国房地产、股票价格泡沫和波动,金融信贷政策的作用可能有限,改变人们的预期和限制投机行为非常重要。
  • 详情 对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机会成本的估算及其启示(博士生论坛征文)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本文分别估算出1999年后美国投资者持有海外资产、美国国外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资产的资产所得。相比较而言,美国投资者持有的海外资产能获得较高的纯资产所得率。虽然近年来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数量快速增长,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纯资产所得率却较低。如果将同样数量的资产转由美国投资者进行对外投资,那么中美投资者所获得的纯资产所得之差便构成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随时间推移和中国对美国资本输出数额的逐年剧增,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也在同步增加。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承受的机会成本既是美元国际地位的体现,也能反映出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收益状况,更是中美两国获取对外投资回报能力的对比。
  • 详情 地方政府显性激励、官员任期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博士生论坛征文)
    本文以2001~2008年A股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以往对地方政府干预地方国企过度投资的研究拓展到官员任期。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官员任期的增加,地方国企过度投资呈现倒U型变化;并且官员任期对GDP增长较慢和R&D投入较少下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过度投资有倒U型的调节作用。对地方政府显性激励分组发现,在GDP增长较慢或R&D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官员任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在财财政净收入较小的情况下却不明显,相反在财政净收入较大的情况下能发挥作用。进一步对官员来源、去向以及任职地区进行分组发现,来自地方的官员、没有获得晋升的官员以及在东部省份任职的官员其任期均与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本文以过度投资为视角解释了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增长可能的微观途径,也为这种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
  • 详情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政策传导与市场波动(博士生论坛征文)
    多数文献研究认为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构建实际利率、货币供应量变动率和上证综指收益率的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施加长期约束,检验结论有利率不是纯粹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变量,具有一定内生性,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调节利率干预股市的效果要好于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干预效果,所以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以利率为主;我国股市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反映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 详情 股票流动性与资产流动性的相关性─理论与实证分析(博士生论坛征文)
    从公司财务的视角探讨资产流动性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一方面,资产的流动性越高,现有资产的不确定性就越低,因而股票的流动性越好;另一方面,高的资产流动性也会带来投资机会的增加,导致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股票的流动性。因此,理论上资产流动性与股票 流动性间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结构特征,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资产流动性与股票流动性间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其次,以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资产流动性与股票流动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票流动性与资产流动性显著正相关,资产的流动性越高,股票的流动性也越好。进一步,小规模、低成长型和融资受限的公司,二者间的正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对正确评价企业投融资决策、资产定价和股票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详情 我国流动性调整下的CAPM模型研究
    运用Amihud的非流动性比率衡量流动性,并证实了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流动性溢价现象对现有的资产定价模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并没有考虑也无法解释流动性溢价的问题。文章借鉴并改进了Liu的方法求得流动性因子,从而构建了流动性调整下CAPM模型(LCAPM),并研究发现LCAPM能够充分解释流动性溢价现象。此外,用LCAPM模型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和短期收益反转等市场异象,发现该模型能够解释这些传统定价模型所无法解释的异象,从而对我国的资产定价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