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非国际货币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及汇率制度之选择——兼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并非国际货币,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他们面临着更 多的国际金融风险。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国家需要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 不断积累其国际货币储备, 而这只有在使国际收支产生盈余的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下才能得 以实现。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剩余劳动力也意味着其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不仅有 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由此,现行人 民币汇率制度的彻底改革应该以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剩余劳动力的消化为前提条件。
  • 详情 农村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
    小额保险是一种新型保险项目,它以低廉的保费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保险产品, 具有商业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特征,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农村小额信贷在支持“三农”发展、帮助农 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的信贷风险,在对比国际经 验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农村金融可资借鉴的一种良好模式。文 中分析指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 的政策建议。
  • 详情 随机仿射环境下的股指期货定价
    本文研究多因子仿射环境下的股指期货定价问题。通过把问题限定在恰当的仿射结构,我们能够显示的求解控制股指期货价格的偏微分方程。该解由因子仿射组合的e指数函数构成。传统的股指期货定价模型被证明是本文模型的特例。我们发现了一类新的非线性定价模型,此类模型刻画非线性分红等现实情形,并有效的用于解释期货的波动率反常(Mackinlay and Ramaswamy, 1998)。股指期货的期限结构被讨论,并证明股指期货的期限结构可以写成利率期限结构的仿射函数。
  • 详情 土地定价的实物期权方法——以中国土地交易市场为例
    本文试图采用期权定价方法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定价问题。土地被理解成一种以房屋价格为标的资产的美式期权,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定价不仅要考虑其种植收入的折现之和,更要考虑土地所拥有的其他用途的期权价值,土地价格被分解成种地的收益与开发溢价(实物期权值)之和。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土地价格波动率以及增长率高于房价这一经验事实,并对当前中国不断完善的土地出让定价,农地征用补偿等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详情 汇率升值预期与国内资产市场均衡
    本文研究汇率体制转型过程中的资本市场均衡决定,并给出比较静态性质。我们发现,本币升值预期对资产市场的影响不会超过预期货币升值幅度,本币升值速度的提高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不敏感。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升值预期只会使资产的市盈率一次性上涨,资产升值之后将开始逐步下降,并在升值预期结束时回到长期均衡水平。汇率升值过程的不确定性会增加热钱投机的风险,进而降低资本市场的膨胀程度。提高升值速度未必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当存在资本流入障碍时,更多热钱流入的条件是资本流动速度对利差的凸性。本文预言的资产价格运动趋势和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一致。
  • 详情 Takoever Threats and CEO Turnover: New Evidence From Antitakeover Legisla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and the mar- ket for control, using a di¤erences-in-di¤erences methodology, we examine CEO turnover following an exogenous decline of takeover threats? second generation of antitakeover legislation in the U.S. Di¤eren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only time series variation in CEO turnover, we ?nd that,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the sensitivity of CEO turnover to performance increased for the ?rms a¤ected by the laws. The increases are both statis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signi?cant. We also ?nd that the increases in the sensitivity of CEO turnover to performance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rms with bad internal governa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for control may be substitutes instead of complements.
  • 详情 Ownership Struc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come Smoothing in 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empirically whether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ffect income-smoothing behavior in China. The sample comprises 1353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the Shenzhen Stock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1999 to 2006. By comparing the variability of income to the variability of sales an income smoother can be identified if income is less variable.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firms practicing income-smoothing is greater than those of Singaporean, Japanese and U.S. firms. Income smoothing in China is more severe when the state i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of the listed firm. Firms with more independent director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income smooth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indicates that agency conflicts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minor investors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 详情 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比较分析
    本文针对管理者激励的两种假说——“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结合制度背景对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补偿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往文献之所以存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与不相关的结论,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权利较大的管理者对董事会的影响以及权利较小的管理者对会计利润的盈余操纵两个重要因素。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实质上并不相关,管理者权力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绩效,却成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创造虚假业绩的重要来源,权力收益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本文研究支持“管理权力论”假说。
  • 详情 公司治理、内部人交易与管理者盈余预测误差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与盈余预测误差的关系,进而,鉴于有效 地公司治理能够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约束内部人自利行为,本文还分析了公司治理对内部 人交易与盈余预测误差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管理层增持,公司偏好盈余预测 低估;针对管理层及大股东减持,公司偏好盈余预测高估。此外,公司治理能够显著影响内 部人交易与管理者盈余预测误差的敏感性,即针对管理层交易,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及财务总监交易本公司股份比例越高,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基 于管理层增持、减持的公司盈余预测低估、高估偏好显著增强;针对大股东交易,当董事长 或总经理来自交易大股东单位及其在交易大股东单位领取薪酬时,当交易性大股东中包含控 股股东时,以及交易性大股东之间制衡度较低时,基于大股东减持的公司盈余预测高估偏好 显著增强;当非交易性大股东对交易性大股东制衡度较高时,基于大股东减持的公司盈余预 测高估偏好显著降低。
  • 详情 强制性治理、自主性治理与公司绩效——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
    在公司治理制度从强制性治理向自主性治理跃迁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构造的中国上市公司自主性治理水平指标,研究了强制性治理、自主性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强制性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显著,自主性治理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这一促进效应更多是由于股东权利、董事会效率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自主性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积极结果;自主性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效应在强制性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我们进一步发现,自主性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内生性关系:自主性治理不仅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公司绩效对自主性治理也有强烈的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