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证券价格波动的交易性条件反射模型
    基于解析的成交量价概率波分布函数,用成交量概率描述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和强度,我们根据市场群体的心理行为,构造了一个关于价格波动和收益信息的交易性条件反射的理论模型。应用此模型对中国股市高频数据检验,我们主要有以下发现:1)总体来说平均收益率与交易性条件反射强度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在泡沫破裂前、后两个时期,它们之间的正相关缺乏显著性;3)比较特殊的是上证指数在牛市上升的一段时期内,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我们的模型和实证能够同时检验股市中的处置效应和羊群行为,并且解释过度交易等市场异象。
  • 详情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波动性与量价关系的研究
    论文以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性为研究对象,主要应用GARCH模型对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特征、量价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的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和集群性的特征;波动序列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和条件异方差性;燃料油期货当期和滞后期成交量都与价格波动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当期和滞后期的持仓量与价格波动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性的持续性很强。研究结论对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燃料油期货和监管部门完善中国燃料油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 详情 个体投资者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后悔情绪及相关因素
    本研究采用模拟股票投资情景的问卷实验方法,以210名中国A股市场上的个体投资者为被试,对个体投资者股票投决策中的后悔情绪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个体投资者被试对其股票投资决策的后悔/满意程度不仅源于其所做投资决策的赢亏结果,而且会受到对备选决策选项之赢亏结果的反事实思维的影响,即尽管错过赢利和躲过亏损的实际赢亏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但被试对其的后悔程度却是明显不同的。个体投资者被试倾向于把更多的股票投资决策的责任归为自己。相对于“马上卖出”的投资建议,有更多的个体投资者被试更愿意采纳股票经纪人的“继续持有”的投资建议。
  • 详情 中国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定价差异的制度和行为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EC2SLS方法和系统GMM的动态面板模型估计和分析了中国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交易价格差异的因素,包括制度层面和投资者心理及行为方面。本文发现,QFII的实施显著提高了H股对A股的相对价格,但是投资者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素起着较大的影响,国内投资者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和其他非理性的投资理念使得中国H股和A股的价格差异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 详情 询价制的信息揭示功能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中国独特的询价制安排为我们比较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的信息揭示能力提供了便利。以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发售的所有新股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新股定价过程后发现:(1)虽然中国承销商不拥有发行价和股份分配的自由决定权,但是中国的询价制与其他国家的询价制一样,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可见询价制信息揭示能力的高低并不必然取决于承销商的自由决定权。(2)通过初步询价确定的发行价PO_2反而比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的发行价PO_1包含了更多的与新股相关的信息,这一异象产生的原因是累计投标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较弱;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较弱的根源是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硬约束和政府对发行价的窗口指导。第三、等待上市阶段能自动地对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进行了修正,与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的新股相比,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的新股的初始收益,对上市时已知的信息作出了更为有效的反映。
  • 详情 现金分红:掏空或抑制掏空?
    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或者现金分红本身就是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1998-2007年829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现金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现金分红并非大股东掏空行为;相反,现金分红有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详情 Does Security Transaction Volume-Price Behavior Resemble a Probability Wave?
    Motivated by how transaction amount constrain trading volume and price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 we, in this paper,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ume and price if amount of transaction is given. We find that accumulative trading volume gradually emerges a kurtosis near the price mean value over a trading price range when it takes a longer trading time, regardless of actual price fluctuation path, time series, or total transaction volume in the time interval. To explain the volume-price behavior, we, in terms of physics, propose a transaction energy hypothesis, derive a time-independent transaction volume-price probability wave equation, and get two sets of analytical volume distribution eigenfunctions over a trading price range. By empiric test, we show the existence of coherence in stock market and demonstrate the model validation at this early stage. The volume-price behaves like a probability wave.
  • 详情 异质预期下的货币政策:相机还是承诺?
    承诺的优越性如何,主体的预期形成方式是关键。在理性预期假定下,预期被认为是同质、既定的,为了防止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要遵循承诺而避免相机策略。而在异质预期下,私人部门是有限理性的,会不断学习。本文认为,在异质预期下,货币政策重在预期管理,相机优于承诺;但是这种相机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受约束的相机或相机式规则,要在透明度下施行,包含着部分承诺,透明度充当了承诺机制,其本质是利用私人部门的学习,及时促进异质预期经济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本文的贡献在于,对异质预期下的“承诺对相机”问题主要从理论上进行了非技术性的直观的描述和分析。
  • 详情 外汇市场压力、外汇市场干预与冲销——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1994年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经历了四次升值或贬值阶段。货币当局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出口以及国内经济的冲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同时为了防止由于外汇干预导致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对外汇干预进行了冲销。本文首先利用事前和事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来构建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指数模型,然后利用LS、E-G协整、ECM和State-Space模型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测算出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指数。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是有效的,在一些时期内存在干预超调现象,并且货币当局的冲销行为也是部分有效的。
  • 详情 度量中国经济--购买力平价的适当应用
    本文介绍了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将中国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发展程度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作了比较。文章讨论了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不同的应用之处,并指出了在衡量中国相对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对于购买力平价的误用。文章比较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实际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投资支出和价格水平,还构建了一个指标“机械与设备相对价格”来反映一国工业化的程度。最后,使用分部门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文章比较了中国和印度2005年在各个部门上的支出总量与部门产品价格,讨论了购买力平价在分析两国相对发展程度与比较优势中的价值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