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货币国际化决定性因素:产业竞争力抑或金融竞争力
    本文通过扩展比较优势理论的框架,以及对日元国际化典型化事实的考察分析了一国产业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对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影响,认为前者是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随后应用美元1993-2008年国际地位变化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预期。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要推进一国货币国际化,关键在于提高本国的产业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
  • 详情 风险厌恶、非对称波动与经济周期——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
    在跨期资产定价模型中,风险与股票指数收益尚无定论,近来研究的争论集中于风险厌恶的周期性(顺周期或逆周期)。本文着重研究经济周期对风险厌恶和非对称波动的时变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GARCH-M模型、马尔可夫转制模型和一般均衡资产定价模型,试图建立一个风险厌恶、股票价格非对称波动、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厌恶是状态独立和顺周期的,同时发现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波动在经济繁荣时期较弱。风险厌恶的顺周期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特定风险水平下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繁荣时期股票市场非对称波动的弱化。
  • 详情 异质预期、非线性从众转移概率与金融资产价格演化
    本文将Kirman模型推广到了更一般的情形,对非线性从众行为机制进行了一些更深入的探索和讨论,通过将非线性从众模式与线性从众模式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规律,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首先,重点讨论了非线性从众转移概率与投资者数量及从众参考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两类异质预期投资者信念扩散的均衡分布以及信念扩散过程的重要特征。然后,将非线性的从众转移概率模型嵌入到金融风险资产的定价模型之中,讨论了金融资产的均衡价格,并通过动态随机模拟仿真讨论了风险资产均衡价格的动态演化过程及特征,运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检验了资产价格投机泡沫发生的机率和强度。结果表明,在非线性从众模式下,资产价格投机泡沫发生的机率以及投机泡沫的强度要远远大于线性从众模式。本文不仅突出了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与投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运用动态随机模拟仿真的方法获取了引发金融资产投机泡沫的一些重要行为参数、市场行为初值以及行为阈值。
  • 详情 动态通胀目标、外生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
    本文建立了一个在货币政策中包含动态通胀目标的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反事实仿真方法研究了消费需求冲击、生产率冲击、货币供给冲击、通胀目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DSGE模型对于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实证支持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不可观察的动态内生通胀目标的假设,该目标对生产率冲击做出正向响应、对消费需求冲击做出负向响应,而且这种响应机制能够起到稳定通货膨胀的作用,但它对产出和就业的稳定作用并不明显;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非常短暂,但生产率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持久性;消费需求冲击对消费、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对其它变量的影响相对较为短暂。
  • 详情 A Factor-Augmented VAR Analysis on the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s with a typical emphasis on the post-Asian crisis period. A Factor-Augmented VAR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several important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7-day repo rate and a general monetary guidanc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a factor, are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by promoting industrial produc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price levels are still weak. A policy instrument with explicit inflation target will be a better way for China to stabilize domestic inflation, and thereby to maintain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 详情 基于金融失衡的金融危机解析与货币政策框架新内涵
    金融系统固有的亲周期性,在自我实现机制和加速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次贷危机就是金融系统过度亲周期性失衡的结果,并凸显出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金融资产风险、金融失衡的积累表现的是无奈。因此面对这一挑战,需要革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 详情 股票定价的奥尔森模型成立条件
    根据奥尔森(Ohlson)1995年给出的RIV模型,公司股票市值等于帐面净值加上未来预期超常收益的贴现值,因此对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其未来的盈利而不用考虑现金流和股息政策。我们发现该模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通过研究不同的股息分配政策,利用会计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该模型的成立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该模型在许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并不成立,因此股票定价模型并不能够回避掉未来现金流和股息的影响。
  • 详情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披露的透明度,并使社会有限的资金做更有效的配置,中国自2007 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 发现: (1)在旧准则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着降低这一 现象; (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做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它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 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 (3)整体经济法制 越是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 详情 The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Fund Behavior and Market Qualit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behavior on market qual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utilized the transactional accounts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SS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pact on market quality (including liquidity, volatility and information efficiency) by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by applying the cross-sectional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ed that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domestic investors hasn’t improved market quality significantly. The increase (decrease) of positions by funds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immediate liquidity and possesses permanent shocking characteristics. Net changes of positions by funds have led to higher hetero-volatility, whereas funds,functioning a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do stabilize market to some degree in the adjustment phase of bull market, especially during the market turbulence of “2.27” and “5.30” in 2007; during the rising phases of stock market, the changes of positions by funds will improve market liquidity and enhance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of securities market.
  • 详情 经理人特征与基金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本文选用2002-2008年可获得基金经理人特征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基金经理人的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人的任期和基金经理学历与基金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区分基金类型研究后发现,影响基金经理人特征的差异是由于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不同类型构成,而两种类型基金在业绩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为基金经理人的选择和基金投资人识别基金业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本文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为基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基金经理人市场的完善提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