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再检验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上表明经济增长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是同向变化的,而货币供给水平的提高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货膨胀水平,同时适度的通货膨胀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实证表明了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过程中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在短期波动关系中广义货币供给量、银行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内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都是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格兰杰原因,在长期内,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 详情 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基于自举法的协整结构变化检验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对货币需求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前提,也是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本文在Andrews和Kim(2003)样本端点结构变化检验中引入自举分析方法,并将其与SupF、MeanF和Lc统计量相结合来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是否稳定,以及1993-1996年的高通胀和2007年后新一轮通胀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都因90年代中期的通货膨胀而发生了结构变化,应避免使用年度数据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分析;与90年代的持续高通胀不同,新一轮通胀尚没有影响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政策依然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 详情 我国信贷市场的非均衡模型分析
    本文利用对数似然方法估计商业银行贷款供求因素的非均衡模型,试图检验在商业银行贷款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信贷决定因素,并由此确认我国流动性过剩是贷款需求约束还是供给约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手段仍然是政府对信贷的控制,通过控制银行信贷总量而引起的总供求状况的改变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变化,因此,银行信贷供给约束造成我国经济中信贷收缩从而发生流动性过剩。
  • 详情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考察中国金融与经济1997年第一季度-2007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框架下,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考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详情 中央金融调控是否有效影响地方房地产市场?——基于个人住房贷款决策的微观证据
    本文利用成都市房地产交易的微观数据(2004-2006),实证检验了中央宏观金融调控(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对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由于实质的约束力较弱,首付款比例政策没有起到有效调控的作用;相反,地方购房者的贷款决策对中央利率调控有明显反应。我们的检验结果显示:当长期贷款利率升幅较短期贷款利率升幅高0.1百分点时,贷款者选择短期贷款的概率增加8.4个百分点。而且利用商业住房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变动差异的“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我们有效控制了可能由宏观政策内生性产生的计量问题,从微观角度为长、短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可靠的实证检验。
  • 详情 中国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款利差的作用分析
    中国目前处于转轨经济阶段还存在着利率管制,在利率管制条件下货币当局不仅可以调整利率水平,而且可以调整利率体系的的结构(主要表现为存贷利差变化及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化等),而货币当局对利率结构的调整有时存在着一定的货币政策意图。文章分析了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货币当局调整存贷利差对实际经济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运用1996-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
  • 详情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与投资策略的匹配性研究
    对证券投资基金行为选择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的构建和调整与其投资策略的匹配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绝大部分证券投资基金存在实际投资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偏离其投资策略所表明的风险偏好类型;同时发现,无论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中性的基金,在实际投资中大多转型为了风险规避的行为。本文对上述偏离和转型的成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启示。
  • 详情 基于赢富数据的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本文以赢富数据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演绎的LSV模型和BW模型,从基金公司的羊群行为和反馈行为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策略。在对原始计算结果数据进行了HP过滤技术处理后,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从长期来看,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在局部时间段内,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和市场的走势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对基金公司羊群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对指数的影响具有比较大的时间滞后性,时间越久,对大盘的影响越大;3)基金公司的个股羊群度非常显著,大部分资金和交易行为都集中在相对较小的股票范围内,基金公司投资同质化非常明显。4)从整体来看,基金公司每日的反馈度都在0附近波动,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基金公司追涨、杀跌、低买、高卖的频率并无差别,采取正反馈交易策略的基金公司还是少数。相当数量的基金公司做到了正常的负反馈交易。
  • 详情 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融资偏好及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
    本文采用问卷研究方法对大苏州地区的台资企业进行了关于融资行为的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台资企业(研究样本)财务资料。进而,本文基于所获得的调查数据上对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台资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依靠经营性负债和(或)短期性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率并不高,且借款形式以短期借款为主;台资企业的融资偏好特征符合优序融资理论,而不符合权衡理论,尤其是,台资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所考虑因素的重要性依次排名(前四位)为:投资项目、财务宽松(或破产风险)、资金成本、股东控制权,与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另外,基于实证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台资企业的盈利性是唯一显著地影响他们偏好内部资金的因素,而当他们在外部融资时,企业的规模和所持有的可抵押资产等两因素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选择。
  • 详情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 form a new clas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th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 of global SWFs totaled around US$3.0 trillion at the end of 2007, and are still rising. Three developments are behind the current cause of SWFs: First,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the core reason for the rise in SWFs; Secondly, the phenomenal raise of energy pric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contributing in the expansion of SWFs; finall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acilitates SWFs’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National Economic Man" model, the foreign reserve of a nation will increase sharply and gradually this nation will invest surplus wealth during the economic stage of early expansion or fast-growing stage. Whereas, with the decreasing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s, accumulated wealth of a nation will gradually attain to peak. When the economy enters into wealth-oriented stage or the stage of sustainable low growth, the nation will increasingly rely on wealth accumulated by consumption, and incline to invest in risk-free assets. At present, the aims of SWF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ncluding stabilization the national balance sheet for different periods,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entral bank's reserves, smoothening inter-generation revenue of country, prevention of national socio-economic crisis and assistance of the governm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