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权证上市对标的股票的影响
    本文基于连续时间动态资产定价模型,推导出权证作为一种新的、依赖于标的股票的风险资产上市交易后,标的股票均衡价格变动的一般性结果,揭示出标的股票资产定价机制必然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建立标的股票收益率与波动率的计量模型验证理论结果;实证考察,在中国,权证上市交易后对标的股票收益率及其波动性的影响,最后得出关于标的股票收益率各方面特征变化的完整结论,作为监管部门与投资者决策的参考依据。
  • 详情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本文使用非对称动态条件相关函数(ADCC)模型,研究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由于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政策等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两个市场的相关关系存在结构性变化,同时两个市场对冲击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还揭示出对股市-债市联动来说,其相关系数收到联合负冲击的影响要大于联合正冲击的影响;而对股市-股市联动来说,联合正冲击的影响要大于联合负冲击的影响。本研究对投资组合的构建、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有重要价值。
  • 详情 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关系——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扬的单向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利用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理论对这些实证结果作了进一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中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研究
    本文以2005-2006年中国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为样本,研究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所存在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分析师总体上对盈余存在乐观预测,第二,随着盈余预测分析师数目的增多和他们之间的分歧的减少,盈余预测准确率能有效提高。第三,分析师对某些行业版块上的预测存在着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的现象。
  • 详情 权证定价中基于GARCH模型族的波动率研究
    传统的权证定价方法假定标的证券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但现实世界中标的证券收益率却具有尖峰后尾分布,波动率的聚集性,证券市场的“杠杆作用”等特征,因而传统方法的定价结果可能和实际结果偏差较大。为此,本文以随机波动率代替了历史波动率的假设,来消除金融时间序列的这种异方差性的影响。本文运用GARCH模型族中的三种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EGARCH,?TARCH)对其进行参数估计,并对权证进行定价。本文还分别就历史与随机波动率的差别、对称型与非对称型GARCH模型的差别,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差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得出这种差别的来源除了理论模型的不合理,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完善等,更重要的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特征,而投机性的内在原因则一是我国股市资本结构的问题——即缺乏大量具有高风险承受力的资金;二是在于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即延伸到了行为金融理论。
  • 详情 内地权证到期对标的股票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香港、台湾权证的到期效应,但与香港和台湾发行的备兑权证不同,内地权证大都是股改权证,本文在第二部总结概括了内地权证市场的特点,并在第三部分针对内地 权证的特点,对权证到期时对标的股票的成交量、异常报酬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认股权证在行权时标的股票成交量有所放大,但股票价格并没有波动;在股票市场这一轮牛市的作用下,认沽权证到期时都属于价外权证,没有行权可能,因此未对标的股票产生影响。
  • 详情 在气候等多种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
    传统的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大多只考虑标的资产对金融衍生品的影响,较少考虑其它 不确定因素(如气候等)对衍生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衍生品的价格在气候等多种自 身有相关性(或不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这一事实(有些气候因素 如气温等,本身就是衍生品的标的量,直接影响衍生品的价格),使用一种较为统一的 方法,推导出这些衍生品的定价模型。这一方法可推广到标的状态变量带跳(包括气候 因素也带跳)——即标的状态变量有可能发生突变的情形。
  • 详情 人民币汇率境内外远期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
    本文引入DCC-Garch模型,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收益和波动分解为“本地因 素”,来自境外“世界因素”以及来自即期汇率的“定价因素”,讨论三者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境外NDF 远期市场与境内远期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但是境外NDF远期市场有较强的信号传递作用,即期汇率对境外NDF远期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境内远期市场的影响。同时发现即期汇率对远期市场的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仅在短期合约(如一月、三月期限)和长期合约上具有波动效应。
  • 详情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
    本文运用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对上海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铜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具有引导现货价格的波动功能,现货价格的波动也能很快地传递到期货市场;(2)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在2003年底有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年后,伦敦铜期货市场对上海铜期货的单向引导关系开始改变,上海期货价格对伦敦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也在提高。
  • 详情 基于MF-DFA的风险度量指标及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MF-DFA方法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具有的多重分形特性是由长程相关性和胖尾概率分布共同引起的;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定量量度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思路,研究了随时间变化的MF-DFA三维变化结果,发现在股价发生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相应时段内的广义Hurst指数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提出了基于广义Hurst指数值的风险度量指标;最后,将该指标应用于涨停板制度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实行涨停板制度还是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均对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证实了该指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