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TARCH模型,从股指期货与其现货指数价格的传递效应和信息对现货市场的不对称影响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S300期货和其现货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TARCH项的系数由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前的0.409441变为推出后的0.117257,即杠杆效应减弱了,反映了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效率。
  • 详情 基于VaR的股市政策效应分析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政策直接干预股市的做法愈显力不从心。本文借助VaR方法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股市政策效应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 详情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经营业务的扩展,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本文以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0年至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大,非利息收入的大小与银行的规模、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和员工人数与存款的比例显著正相关,与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无关,但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商业银行在非利息收入的大小和构成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 详情 金融危机催生初级“世界元”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强力展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致命弊病及其不可持续性,催生了寻求根本改革之道的非常时机。 今天所以亟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非否定过去、推倒重来的一场大革命。我们有了全球化,需要一个受公共机制约束的全球货币;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行之有效,但弊病丛生,透支未来已近极限,必须在此基础上谋求最大限度泛利共赢的合理化改造。 确切意义上的“世界元”--全球一体通行的统一货币还遥不可及,但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呼唤下,宜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保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继续进行的情况下,着手谋建某种堪以有效纾解今日世界金融乱局,体现根本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大方向的前期的初级的“世界元”(Global Currency Primary, GCP),专用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统一的流通、记帐和结算手段;并作为各国货币当局的重要储备资产。 本文试就今日现实出发,提出关于初级“世界元”框架性方案的若干建议, 希各界同好共相切磋损益。 初级“世界元”正处于应时问世的前夜。中国要素应能为催生初级“世界元”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历史性的机会,也是历史性的使命。
  • 详情 股权激励对董事会及TMT团队的经营绩效差异的研究
    本文以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5-2007年有关数据为样本,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及高层管理团队(TMT)成员股权激励与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二者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及TMT成员的股权激励与绩效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对TMT的激励效果显著强于对董事会的激励效果,故企业应加大对TMT团队成员的激励,以提高激励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董事会及TMT股权激励与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四次相关关系,同时还求出了对董事会和TMT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的拐点,TMT股权激励的拐点19.72%和45.55%,董事会股权激励的拐点25.73%和52.73%。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杠杆效应与涨跌停板制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针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数据序列的ARCH特性,使用EGARCH模型,对自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的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收益率波动非对称性即杠杆效应。通过引入涨跌停板制度变量进行分析检验,揭示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非对称性是动态变化的,限制涨跌幅度对杠杆效应有着显著的增强作用;说明交易制度因素对股票市场的波动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 详情 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动态关系研究
    本文采用七变量VAR模型对我国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张,但银行信贷的扩张不是股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基于此,本文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在调控银行信贷规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股票价格的影响,应该通过增加股票供给、丰富投资产品、打击内幕交易、控制热钱流入、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等措施防止股市泡沫的扩大,降低市场对股价升幅的预期,由此既可以防止股市泡沫化,又可以达到调控信贷规模之功效。
  • 详情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资产的价值偏好——来自A-H股和A-B股折扣率的实证证据
    国际投资者因中国经济快速成长而投资A股(作为QFII)、H股、B股等中国股票资产。已有研究从市场硬分割和软分割角度研究了A-H股和A-B股折扣率形成原因。本文则进一步从国际与国内投资者的行为差异研究不同公司间的折扣率差异。对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折扣率和上市公司的价值变量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国际投资者更偏好价值型的中国股票资产,从而导致价值型股票的折扣率偏低。不同投资者的价值偏好差异相对信息不对称是更重要的资本市场软分割因素。
  • 详情 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2007年9月,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QFII投资额度增至300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新增进入股市的外资潜在数量将达到200亿美元。从此,我国QFII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发展至今,QFII制度对东道国股市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对QFII板块市值与上证指数波动性关系、QFII板块市值与A股换手率与市盈率变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QFII板块市值的增加,提高了上证指数的波动性、提高了A股的换手率。
  • 详情 投资者税负差异、税率变动与除息日股价行为——基于A/B股投资者税收制度特性的研究
    自Campbell 和Beranek(1955)以来,除息日股价行为之谜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经典难题。半个世纪中,税收效应假说和短期交易假说在解释除息日股价行为方面各有建树,但也均遭到经验数据的不支持。中国既发行A 股也发行B 股的86 家公司,在税收上存在的横向差异与纵向变动为求解除息日股价行为之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环境。本文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息日股价行为不能用短期交易假说解释,股票市场除息日股价行为一定程度上是股息税与资本利得税之间的差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