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传导机理及其风险防范——从美国次级贷危机谈起
    银行机危机传导往往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部门的流动性不足常常成为银行危机传染的先导,2007年8月的美国次级贷危机正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商业银行流动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流动性偏好模型,分析比较了在流动性冲击干扰下,不完备银行间存款市场结构和完备的银行间存款市场结构中银行危机传染的机制。银行危机传导的理论分析有利于我国经济开放过程中金融风险的防范。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 详情 中美商业银行利差比较
    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商业银行实际利差的比较, 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显著低于美国,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除了银行经营方面的因素外,监管因素、政策方向、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以及金融环境等诸因素均是导致我国银行实际利差低于美国的原因。同时,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法定利差与实际利差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实际利差应不断提高,而法定利差短期内已趋于稳定,长期来看,法定利差终将消失。
  • 详情 国有银行部分私有化策略研究:并购 vs.引资
    本文构建了一家公私混合持股持股银行与多家私有银行相互竞争的混合寡占模型,分析混合持股银行以并购私有银行和向境外投资者出售股权两种策略实现国有股比例的同程度变化时,总存款量、各类银行存款量、银行利润、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及其异同。模型结果显示,在达到同国有股比例的前提下,较之引资策略,并购策略将引致在位银行较高的存款量和利润量,但总存款量及社会总福利却较小。
  • 详情 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及其在西藏的实践评析
    作为适应农村经济产生并适宜发展的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金融创新,为西藏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经验。本文以长期演化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的小额信贷的典型机制和相应理论为规范,以实际调查数据资料为佐证,力图规范分析和经验实证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在西藏农牧区开展小额信贷近 10 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在覆盖率和扶贫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由于机构自身的性质和西藏农牧区经济的显著差异性,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存在着定位模糊、激励不足和推广困难等问题。据此,本文建议应明确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商业化定位,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西藏分行开展小额信贷以促进竞争;同时,借鉴西藏扶贫基金会开展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培育政策性小额信贷机构。
  • 详情 国有产权、盈余管理与贷款定价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国有和民营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按盈余管理水平分级下两者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新增贷款的利率信息和相应的公司财务信息,剔除金融及ST公司。研究发现(1)对国有民营和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司财务指标具有很大相关性(2)对不同盈余管理程度的公司银行决定贷款利率考虑的主要财务指标侧重不同(3)对于国企,盈余管理对贷款利率与公司盈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更小。
  • 详情 从权证走向期权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指出现行权证交易机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并进一步指出国内权证交易的问题与教训:创设方利益冲突的双重角色,定价机制紊乱与天量创设,不完整的卖空功能扭曲价格发现机制与助长过度投机,投资者衍生品知识贫乏与风险意识薄弱,以股票交易的思维应对风险特性迥异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监控手段的落后与风险揭示流于形式。 本文提出,必须完善权证交易机制,保证公平参与,鼓励与保证公平定价;加强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引入衍生品交易实时风险监控系统;加强对业界人士的培训与投资者风险教育,设立投资者风险教育基金。并指出,期权与权证相比有着天然的公平性优势,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实现期权交易。
  • 详情 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公司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财务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成为财务和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1999-2006年度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上市公司高管的个人履历及其行政职务,构建和编制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以考察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在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具有损害作用,扮演“掠夺之手”角色,而在民营企业中,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具有提升作用,扮演“扶持之手”角色。此外,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取决政治关系的形成途径、政府的干预动机及其干预程度。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影响融资便利性及公司价值吗?
    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不匹配的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本文基于2004-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与融资便利性、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高管的政府背景并不能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带来显著的便利性,但是进一步区分高管的地方背景和长、短期借款后,那些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高管显著提高了融资便利性。进一步地,那些具有地方银行背景的高管也显著提高了短期借款的融资便利性,但是最终都未能显著提升公司的价值。该结论表明,要想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实现其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行业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企业自身信用度的提高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 详情 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研究
    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原因,指出两地股票市场联动的现实性来自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整合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两地市场实现优势互补的内在需求,加强两地市场的“联动”有利于寻找谋求内地和香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 详情 股价“拆低”增加了流动性与投资者基础吗?——基于高频数据的研究
    利用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现象,本文结合高频分笔数据来研究公司股价被“拆低”以后,公司股票是否在流动性、投资者参与方面有所变化?并进一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公司在转增股本时的决策。结果发现,公司股价“拆低”以后,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提升,而且也显著地增加了公司的投资者参与度;而那些未发生股价“拆低”的配对样本在事件前后,流动性与投资者参与度并未发生明显差异。最后,基于序数Logit 模型的结果显示,公司在转增时并未将高频数据测度的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参与度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