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国内外期铜价格之间的长期记忆成分和短期波动溢出效应
    本文区分国内外期铜市场价格的长记忆成分和短期波动溢出效应,采用信息共享模型和永久-瞬时模型分离出不同期铜市场价格间的长记忆成分,得到不同市场期铜价格对“隐含有效价格”的贡献度;而且,利用t分布的BEKK模型分析两个市场期铜价格的短期波动溢出。特别,我们在BEKK基础上定义了不同变量间的波动溢出项,对两个市场期铜价格的波动溢出进行了度量。根据测算结果,我们发现国内外期铜价格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国外市场期铜价格的影响力都较大。
  • 详情 博弈均衡定价模型
    本文以分析结构法和简约法定价模型的缺陷为起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价模型——博弈均衡定价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公司资本结构,通过刻画股权投资者与(广义)可转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并取得均衡的过程,从而得到均衡条件下的(广义)可转债价格。该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型的二叉树部分,它实质上描述了股权投资者和债券投资者的博弈过程,即两类投资者在充分考虑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上规定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方可能会采取的行为的情况下,如何瓜分给定的公司总市场价值的过程;第二部分则是“公司总市场价值分配理论”,它告诉我们在投资者的博弈达到均衡的情况下,如何用观测到的股票价格推算债券价格。两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博弈加均衡的关系。在处理投资者博弈均衡的问题上,本文的两大创新点——“风险承担率”和“公司总市场价值分配理论”起到了关键作用,前者解决了如何刻画两类投资者的博弈关系问题,后者则解决了博弈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与其他大多数模型相比,博弈均衡定价模型存在一些其独有的特点:1、通过纳入资本结构,本模型可以更好的刻画债券的违约风险;2、本模型建立在真实概率空间,但其结果却与建立在风险中性概率空间上的其他定价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一致;3、由于本模型建立的基础是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并取得均衡的过程,因此本模型可以解释许多其他模型解释不了的市场现象;4、与杠杆率指标相比,在刻画金融工具风险问题上,模型中的风险承担率是一个更加精确的指标,它模糊了股权和债权之间的界限,使得任何金融工具在我们眼中都只是一种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关系。
  • 详情 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的研究——基于14家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
    在强调银行公司治理的令天、作为上市银行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上市银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银行运作的特殊性,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也存在特殊之处,这是有效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在利用南京大学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辅以基于互联网的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评价,论文对14家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得到了对当前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的总体看法。在对当前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包括市值管理、投资者群体分析、 沟通渠道创新和整合、以及信息反向沟通管理)的考察后,论文提出了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的六条意见。
  • 详情 逆向选择还是正向选择?——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中国的健康险市场为例,考察不对称信息的影响。通过考察投保人投保金额以及附加险选择和索赔情况的相关关系,论文发现事后出现索赔的投保人,事前往往会选择购买附加险,但是投保金额却相对较低。结合理论模型分析,论文认为投保人在财富、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异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同时出现逆向选择和正向选择的主要原因。
  • 详情 asdf
    asdfasdf
  • 详情 股权结构、行业竞争性与公司绩效——基于产出效率角度的经验证据
    以上证工业股、商业股和公用事业股指数成分2002年至200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三种不同竞争性行业的区分比较,从产出效率的角度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和法人股随行业竞争性不同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流通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随行业竞争性不同而不同,在竞争性较弱的行业两者显著线性正相关,而在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则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行业竞争性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可见,并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来构造合适的股权结构。
  • 详情 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新巴塞尔协议》下的银行业生态系统
    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在历时 5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和修订中推出,给各国提供了一个更先进的风险管理框架。然而,由于新协议对计量要求的复杂性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经济影响的多层次性,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所有银行都有能力立即实施。即使发达国家目前也仅仅局限于跨国大银行,而其他银行则将继续保留现行的资本管理制度。这样,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大银行将首次按照与其他中小银行完全不同的正规化资本监管制度来经营。 在这样“双轨制”的情况下,实施原协议的银行对资本要求的敏感度 不高,很可能处于竞争劣势。 本文重点研究风险厌恶型银行在《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决策,将银行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实行“双轨制”的两类银行作为两种不同的群体,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出新协议可能造成的结果:中小银行完全提供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银行完全提供大企业的贷款。
  • 详情 信用衍生品定价的综合模型——基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背景下的研究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然而在2007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却起到了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究其根源,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是致使信用衍生品陷入次级债漩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突发性系统性风险冲击刻画不足以及违约回收率被高估,是导致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以往研究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了。因此本文从结构模型出发建立一个综合模型,在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跳跃成分、不可观测异质性,以及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的假定来纳入上述因素对定价的影响,进而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 详情 中国机动车辆保险承保周期存在性分析
    承保周期反映了承保利润的周期性变动情况,同时这种变动伴随着保费、保险产品的供给的周期性波动。在欧美等产险业发达的国家,承保周期现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在我国由于经营机制和数据库建立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至今对承保周期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本文通过利用二阶自回归模型来检验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周期存在性,经过检验认为机动车辆保险存在承保周期,因而,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关、投资者可以利用承保周期规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