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严重缺乏或低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之一。本文试图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制与监事会制度引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并讨论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能力和效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详情 现代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研究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论现代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科学的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这个是一个命题作文,这里面也许我说的不太正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这个幻灯片里面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另一本是《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内容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的详细论述,今天我只是谈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重要讲四点内容。一个要分析银行的定位和面临的形势,小标题是“不要以为我是恐龙,我怕谁”,不要盲目的自大。二是要正确的预测未来,小标题是“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也许和实际有很大的区别;三是要做好预案的研究,小标题是“凡事都得趁早”;四是关于审时度势实施,要考虑被威胁的情况下,首先要有对策,要把握好还击的时间。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下面详细的讲。
  • 详情 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
    本文是作者长期从事业务工作,怀着对我国银行体制真诚的兴趣,也是想为银行体制改革做出一点贡献以及关心的人而写的。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银行体制改革。之所以要对传统的银行体制改革,是因为这种体制是一中低效率的体制。这种低效率的体制,导致了大量的低效率的后果。主要是银行案件频频发生,尤其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比例曾加,据1994年有关部门调查的380 个案件中,与银行员工有关的案件达325个,占82.5%, 其中59%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26% 是内外勾结作案;银行资产流失,主要是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表现在多头开户----走为上策;轻装突围----金蝉脱壳;破产----借尸还魂;合资----移花接木;哭穷----扮猪吃虎。 银行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体制,向商业银行转变,提高效益。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利润。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长期思索的一个综合结果。 作者首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入手,充分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应具备的条件,重点论述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纲要,也就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基本框架。还需要实践证明和完善。
  • 详情 论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论述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一) 筹建风险、(二) 诚信风险、(三) 精算风险、(四) 客户欺诈风险、(五) 资金运用风险等。并且提出防范措施。
  • 详情 论我国通货紧缩中的外生性货币特征
    有关我国货币内生性绝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以M1和M2为出发点的,即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资产角度重新进行审视,将我国的货币供给细分为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并用98年以后的月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发现M2的发行量和我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并不能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一个货币指标。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出,央行直接控制的外生货币甚至与物价指数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相反内生货币却对物价起着正效应。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作外生性货币紧缩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详情 基金扩募对潜在投资者是个获利机会吗?-- 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国内基金的扩募,在扣除发起人的应认购份额之后,其余部分向权益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基金持有人进行配售,持有人可以配售价格加以认购,持有人放弃配售部分再由商业保险公司、承销商或发起人承购。权益登记日后才持有者,没有配售的权利。 实证结果显示,持有人配售部分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率(基于配售价格)虽然显著为正,平均高达约20%,取得配售权利似乎有利可图,不过在考虑了配售权利的获得成本后,投资配售权利的超额回报率并不显著异于零。 我们发现,投资配售权利时,如果选择(1)扩募成相同规模的历史案例较少者,(2)在扩募配售办法公告中还无法确定扩募可流通部分上市时间者,比较可能获利。这是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面临投资决策时,如果缺乏可参照的相关历史案例作为判断依据,由于误判的可能性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倾向于要求较高的回报以作为风险补偿。我们对国内基金扩募所作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上述假说。
  • 详情 中外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差异性分析
    在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目前可以真正供其选择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如基金融资等。但实际上,超过半数以上的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信贷。统计数字表明,银行信贷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79%。而其他融资方式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例如,2003年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总量仅2亿元人民币,与当年房地产投资高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详情 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式与预测
    内容简介 笔者在充份吸取当今世界证券投资理论及方法精华的基础上、从物理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中得到启发,经过九年对全球几个主要股票市场股价指数及外汇市场汇率数据的实证分析与实际的股票、期货交易,独创出一种全新的股票投资理论及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全球证券投资界近百年的世纪难题――股票价格变动是否随机的问题、对股票价格历史序列进行精确测量和科学分类的问题、对未来股票价格变动进行预测的问题。该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是一个描绘股票价格如何变动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数学模型,笔者把投资哲学、投资方法、股价历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现实环境中的股价预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连、相互印证、动态的、适应于全球所有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资理论及方法体系。这篇研究报告旨在简介笔者的部份研究成果――即笔者在研究股票价格变动与预测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 详情 金融控股公司: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如何整合我国金融业资源日益提上议事日程。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类似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集团,在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的基础,结合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就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监管、发展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
  • 详情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投资策略研究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独特的制度背景,加之发展历程较短,个体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者采取何种投资策略对于其能否克服行为的非理性带来的风险并进而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来获取收益至关重要。本文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深入考察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行为的主要特点,从市场制度、社会文化、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等角度分析其行为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处置效应、政策依赖、过度自信和羊群行为等提出个体证券投资者应该采取的有效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