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当前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的国际化,资本充足率也将成为我国银监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银监法》已经实施了,当前农信社的实际与该法的要求有差距,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的比率。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途径。
  • 详情 公司债券的兴衰
    公司债券的兴衰使人们认识到,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以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的根本作用在于为资金尽量寻求最高效的用途。当然如何定义高效与社会财富如何分配并不简单,也很难有定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股票与债券市场之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研究其发展历史,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对建立一个健康成熟的公司债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 详情 建立全国统一票据管理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由于全国缺乏统一的票据管理中心,在许多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地方也发生了许多票据诈骗案件,影响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笔者构思本文的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正在筹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服务平台,推出了“中国票据”网,提供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的报价、查询服务,其功能的局限性也就可想而知,只能对会员单位服务,因而还是提出了本人的观点,依托现代支付系统建立集中统一和电子化的全国票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票据的开票、承兑、贴现、承兑等处理过程,不但为所有的金融机构,也为社会提供票据公共信息服务,并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强化管理。同时依托全国票据管理中心,发展票据中间市场。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重组长期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长期(3年)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包括重组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方面。研究样本包括重组公司和控制样本,研究方法包括用现金流为主的经营绩效分析和用累计超额收益、Fama-French三因素分析方法考察的市场绩效。研究结论发现从长期经营绩效来看,重组公司没有明显的业绩改善;从市场长期表现来看,这些重组公司也没有超额收益。这些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并没有给股东创造真正的价值。本文的研究弥补了国内对重组公司长期绩效研究的空白。
  • 详情 超额应计项目的反转特征与价值评估
    本文主要检验了在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能否对超额应计项目的反转特征做出反应这一命题。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肯定的。我们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1)超额应计收益为正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小于超额应计项目为负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超额应计收益为正的坏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大于超额应计项目为负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2)市场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应程度具有不对称性。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大于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但2002年超额应计项目大于零的数据不支持这一结论)。
  • 详情 县级央行职能定位及履责策略选择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基层央行如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县级央行的职责关键在于从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支持服务、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能定位进行了分析阐述,强调履行县级央行职责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银行监督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提出县级央行职责的策略选择必须从七个方面展开: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二是建立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实施评价制度等五项制度,强化工作协作;三是开展信息服务,体现央行职责;四是整合法律资源,维护央行权威;五是解决突出问题,树立央行形象;六是开展政策宣传,牢固央行地位;七是注重调查研究,当好决策参谋。
  • 详情 我国寿险市场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本文将我国寿险市场的地区差异作为考察重点。利用1997-2001的平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社会的、经济的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去解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认识我国寿险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对保险公司制定不同地区的市场发展战略、产品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详情 基于交易量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动量策略研究
    国内对于动量策略的研究鲜见于学术文献,且都集中在价格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上,忽略了交易量这一同样反应股票信息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股票为样本,采用重叠样本的方法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收益是否显著,进一步在收益率分组的基础上再按照交易量分组,验证了交易量对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的贡献。研究发现,相比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输者组合收益短期内反转强烈,动量策略的收益随着持有期限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交易量可以提供除了价格以外的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的信息,低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高于高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
  • 详情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全方位、立体的解决方案。本文着重从农村金融的角度,论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认为,(1)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是目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发展金融市场为辅的政策方针;(3)完善现有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发展农业保险;(4)发展农村存款保障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支持非正式金融存在。
  • 详情 要素市场化视角下的MBO与经理人市场建设的逻辑次序
    以企业理论的视角,要素市场化,特别是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中国国企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改革程序的公正又是改革本身公平与公正的前提。在未实现企业家才能的市场化,也即经理人市场尚未建立之前,就大范围地推行国企MBO,不符合企业理论与要素市场化优先观点下的国企改革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