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1996年至1998年期间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ROE介于10%和11%之间的公司)为样本,对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由于这些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容易识别,审计师在揭示这些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专业技能是类似的,这样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代表其审计独立性。研究发现,审计任期增加并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并且在大规模事务所中,审计任期增加,审计独立性反而更高,而在小规模事务所中,无论审计任期长短,审计独立性都比较低。
  • 详情 运用银行承兑推动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的探讨
    支票是传统支付工具中使用最为广泛和便利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而个人支票以其携带方便、安全性好、支付简便、能够体现个人信用等诸多便利,在发达国家早已作为一种常用的支付手段而非常普及了,但在我国,目前支票使用主要以单位为主,除少数大城市有一定量的个人支票在使用外,大部分地区的银行还没有开办个人支票业务。个人支票作为这么好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用缺失造成的。而使用银行承兑支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支票的使用人在开户银行留足保证金,使开户银行承认该支票的真实性及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支票。这样一来,公众对个人支票的信任程度就由对个人的信任转变到对银行的信任了,因为银行已经承兑,持票人就可以不管出票人的资信状况如何,只要支票本身不是假的,就能保证在银行得到兑现。通过银行承兑支票,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对个人支票的认可程度,从而消除个人支票普及发展的最大障碍。
  • 详情 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影响国内外投资的关键因素。中国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处于由行政型治理模式向经济型治理模式的转轨过程中,检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标准在于其是否适应市场要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调查研究表明,在公司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转制风险、创新风险、经营风险、结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监管风险等一些保险新风险和新特点。对此,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要实现从权力制衡到决策科学、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的转变。需要建立一套监测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特别是以投资商为导向的社会调查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发布的方式,及时分析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变化情况。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应当从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将评价延伸到投资关系管理上去,并且应当遵循投资者导向、市场满意度、国际惯例、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监测系统的指标选择,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风险防范、经营管理成效、外部治理机制等部分。指标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采用隶属度、鉴别力、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测定。
  • 详情 Contract Coordination and Uninformative Transfer Price as the Benefit and Cost of Vertical
    The integration of two vertically linked business units allows the single owner to choose th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of the managers of the two units coordinatively and thus internalizes a production externality when there is technological synergy or complementarity. On the other h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changes the way in which a disagreement is handled when the two managers cannot agree on a transfer price for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Specifically, integration gives the single owner an extra option: transfer the product without establishing a price. Knowing that the owner cannot commit to costly outside trade, the managers have stronger incentives to disagree on the transfer price and hence the information that would be conveyed by the market prices is lost. Consistent with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wo key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our model are intermediate-product-market uncertainty and production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units. The model yields new predictions linking both the integration decision and contract choices to several variables commonly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 详情 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严重缺乏或低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之一。本文试图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制与监事会制度引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并讨论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能力和效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详情 现代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研究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论现代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科学的战略发展与决策体系,这个是一个命题作文,这里面也许我说的不太正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这个幻灯片里面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另一本是《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内容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的详细论述,今天我只是谈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重要讲四点内容。一个要分析银行的定位和面临的形势,小标题是“不要以为我是恐龙,我怕谁”,不要盲目的自大。二是要正确的预测未来,小标题是“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也许和实际有很大的区别;三是要做好预案的研究,小标题是“凡事都得趁早”;四是关于审时度势实施,要考虑被威胁的情况下,首先要有对策,要把握好还击的时间。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下面详细的讲。
  • 详情 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
    本文是作者长期从事业务工作,怀着对我国银行体制真诚的兴趣,也是想为银行体制改革做出一点贡献以及关心的人而写的。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银行体制改革。之所以要对传统的银行体制改革,是因为这种体制是一中低效率的体制。这种低效率的体制,导致了大量的低效率的后果。主要是银行案件频频发生,尤其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比例曾加,据1994年有关部门调查的380 个案件中,与银行员工有关的案件达325个,占82.5%, 其中59%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26% 是内外勾结作案;银行资产流失,主要是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表现在多头开户----走为上策;轻装突围----金蝉脱壳;破产----借尸还魂;合资----移花接木;哭穷----扮猪吃虎。 银行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体制,向商业银行转变,提高效益。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利润。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长期思索的一个综合结果。 作者首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入手,充分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应具备的条件,重点论述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纲要,也就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基本框架。还需要实践证明和完善。
  • 详情 论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论述当前保险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风险:(一) 筹建风险、(二) 诚信风险、(三) 精算风险、(四) 客户欺诈风险、(五) 资金运用风险等。并且提出防范措施。
  • 详情 论我国通货紧缩中的外生性货币特征
    有关我国货币内生性绝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以M1和M2为出发点的,即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资产角度重新进行审视,将我国的货币供给细分为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并用98年以后的月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发现M2的发行量和我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并不能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一个货币指标。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出,央行直接控制的外生货币甚至与物价指数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相反内生货币却对物价起着正效应。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作外生性货币紧缩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详情 基金扩募对潜在投资者是个获利机会吗?-- 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国内基金的扩募,在扣除发起人的应认购份额之后,其余部分向权益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基金持有人进行配售,持有人可以配售价格加以认购,持有人放弃配售部分再由商业保险公司、承销商或发起人承购。权益登记日后才持有者,没有配售的权利。 实证结果显示,持有人配售部分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率(基于配售价格)虽然显著为正,平均高达约20%,取得配售权利似乎有利可图,不过在考虑了配售权利的获得成本后,投资配售权利的超额回报率并不显著异于零。 我们发现,投资配售权利时,如果选择(1)扩募成相同规模的历史案例较少者,(2)在扩募配售办法公告中还无法确定扩募可流通部分上市时间者,比较可能获利。这是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面临投资决策时,如果缺乏可参照的相关历史案例作为判断依据,由于误判的可能性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倾向于要求较高的回报以作为风险补偿。我们对国内基金扩募所作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上述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