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加强银行信贷管理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内容着手,对其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初步分析银行信贷管理与会计信息失真两者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通过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和一些个人见解。文中,作者认为银行信贷管理不严,会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便利,并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而通过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坚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也将趋于成熟、科学和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将大大减少。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阻断计划体制的侵入,减少和消除计划体制在股市中的残留;二是如何完善制度建设。研究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是中国的企业,在境外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一般都能规范地按市场化运作,较国内上市企业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率。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 详情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Asset Pricing and Moral Hazard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asset pricing and moral hazard. In particular, we combine a version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with a multi-agent moral hazard model. The excess dollar returns for risky stocks, optimal contracts for managers (agents) that involve relative performance, and equilibrium stock prices are explicitly characterized. We show that the CAPM linear relation in terms of the expected dollar returns still holds in the presence of moral hazard and that our is given by the ratio of the covariance between a firm’s stock return and the market return over the variance of the market return, with both returns adjusted for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managers. The equilibrium price of a stock decreases with its idiosyncratic risk, but the expected excess dollar return of the stock is independent of it. Consequently, the risk premium,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excess return to the stock price, increases with idiosyncratic risk. We also show that the risk aversion of the principal in our model leads to less emphasis on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an in a model with a risk-neutral principal. This result may shed light on why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mixed, even thoug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a risk-neutral principal strongly supports it.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if the manager of a firm is compensated based solely on his own performance, then the expected dollar return of the firm increases with its idiosyncratic risk. This exercise illustrate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moral hazard, contract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xpected return of a stock.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quilibrium contract i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stock price and the level of the market portfolio.
  • 详情 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行为金融理论以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标准金融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在概括标准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特点概括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标准金融理论的成熟性和缺陷性,行为金融理论的先进性和不成熟性。最后分析了该两种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趋势。
  • 详情 当前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的国际化,资本充足率也将成为我国银监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银监法》已经实施了,当前农信社的实际与该法的要求有差距,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的比率。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途径。
  • 详情 公司债券的兴衰
    公司债券的兴衰使人们认识到,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以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的根本作用在于为资金尽量寻求最高效的用途。当然如何定义高效与社会财富如何分配并不简单,也很难有定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股票与债券市场之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研究其发展历史,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对建立一个健康成熟的公司债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 详情 建立全国统一票据管理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由于全国缺乏统一的票据管理中心,在许多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地方也发生了许多票据诈骗案件,影响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笔者构思本文的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正在筹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服务平台,推出了“中国票据”网,提供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的报价、查询服务,其功能的局限性也就可想而知,只能对会员单位服务,因而还是提出了本人的观点,依托现代支付系统建立集中统一和电子化的全国票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票据的开票、承兑、贴现、承兑等处理过程,不但为所有的金融机构,也为社会提供票据公共信息服务,并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强化管理。同时依托全国票据管理中心,发展票据中间市场。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重组长期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长期(3年)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包括重组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方面。研究样本包括重组公司和控制样本,研究方法包括用现金流为主的经营绩效分析和用累计超额收益、Fama-French三因素分析方法考察的市场绩效。研究结论发现从长期经营绩效来看,重组公司没有明显的业绩改善;从市场长期表现来看,这些重组公司也没有超额收益。这些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并没有给股东创造真正的价值。本文的研究弥补了国内对重组公司长期绩效研究的空白。
  • 详情 超额应计项目的反转特征与价值评估
    本文主要检验了在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能否对超额应计项目的反转特征做出反应这一命题。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肯定的。我们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1)超额应计收益为正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小于超额应计项目为负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超额应计收益为正的坏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大于超额应计项目为负的好消息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2)市场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应程度具有不对称性。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大于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但2002年超额应计项目大于零的数据不支持这一结论)。
  • 详情 县级央行职能定位及履责策略选择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基层央行如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县级央行的职责关键在于从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支持服务、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能定位进行了分析阐述,强调履行县级央行职责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银行监督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提出县级央行职责的策略选择必须从七个方面展开: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二是建立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实施评价制度等五项制度,强化工作协作;三是开展信息服务,体现央行职责;四是整合法律资源,维护央行权威;五是解决突出问题,树立央行形象;六是开展政策宣传,牢固央行地位;七是注重调查研究,当好决策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