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从商业银行经理与企业经理的行为来分析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1980年以来在181个成员国中,有133个国家都经历过严重的金融问题或危机,占全部成员国的74%。发生金融问题的有108例,其中,由银行不良资产引发的有72例,占67%,发生金融危机的有31个国家,共 41起,其中因金融不良资产引起的有24起,占59%。所以研究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背景。本文的结论是: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微观机制是委托人监督检查不严格和代理人(借款者)有逃债的动机造成的。
  • 详情 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本支持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包括创业资本筹集、使用、退出等全过程的资本运作是其产业化的成功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科技成果产业化对资本的需求有其不同于传统工商项目的独有特性,因此其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本来源渠道也不适宜于通过银行信贷、证券主板市场发行筹资等方式解决。引导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风险资本的适宜退出渠道,方能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并创建制度化的资本支持机制和体系。
  • 详情 开放经济•金融供给•风险防范---浅议“招商引资”的金融支持
    世贸组织的加入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各地纷纷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号工程”,这对金融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开放经济,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有效供给对“招商引资”提供金融支持以规避风险,并通过一流的服务提供良好的金融软环境、增加金融支撑力,已成为中资银行的一个工作重点并将引发成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 详情 佣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分析
    以中国证券市场新近的佣金制度改革为题,本文在综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佣金自由化趋势之后,首先分析了在此次佣金改革政策影响下,国内券商经纪服务产品的长期均衡价格及应对策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为“零佣金”以及“通道服务”与“咨询服务”分开收费。最后分析了本次佣金改革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其它主要影响,包括: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沪深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国内券商的并购整合和不同类型证券经纪商的形成、改变证券经纪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市场的波动性特征、为网上经纪业务和证券咨询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等。
  • 详情 金融效率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
    当前,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制的“软肋”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本文认为,必须从金融产权、金融结构、金融价格、金融业务、金融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村金融的运行效率。
  • 详情 人民币汇率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按研究角度分类,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理论研究的轮廓,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在接下来的几部分里,首先讨论了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相关文献,认为由于受中国实际情况的制约,这两种汇率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水平;然后本文介绍了一些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主要是与贸易帐户)方面的文献,发现在这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论;在第六部分,本文对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了介绍并汇总;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最近几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文献综述。
  • 详情 论授信风险关口前移-----兼论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与管理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产剥离等调整举措之后,由于信贷资金的大量闲置和客户规模的大幅缩减,各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在授信业务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竞相放低准入门槛,导致目前在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领域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新增投放过量增加,授信总量大幅攀升,负债业务的增长满足不了资产业务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的不良资产不断涌现,尽管资产总量这一“分母”的扩大掩盖了资产质量下降的“苗头”,但是新账不良绝对额不断上升却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体现的正常贷款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因此,银行授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的提出,显得尤为必要和合乎时宜。我们认为:授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关键要从观念、机制、思路、客户准入、人员素质等方面抓好风险关口的前移。 观念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前提 机制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关键 思路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基础 授信客户准入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标志 人员素质关口的前移是风险关口前移的保障
  • 详情 合理的汇率制度一定要保证内外均衡吗?
    本文利用汇率制度战略选择的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这对我国政府如何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通过确立最优的汇率制度,进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详情 银行会计循环与内部控制
    目前内部控制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金融界的重视,尽管人们对内控的定义存在分歧,但就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已逐步达成共识。本文着眼于从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出发来寻求银行会计循环中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从应用层面来探讨会计内部控制。
  • 详情 Z信用计分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检验
    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和ST类上市公司各35个作为样本,检验了Altman的Z信用计分模型对国内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案。结果证明,Z信用计分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基本适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但是,模型的准确率还有待改进,本文提出的两个改进方案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模型的准确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银行和债券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