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数值预测的思考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预测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性科学难题,打破长期徘徊在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均衡范式的现代(主流)金融学为基础的经验性预测局面,转向研究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的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数值预测,将非线性金融市场动力学的理论、模拟试验和实际观测,数据同化和计算软件的开发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并借助数值分析天气预报、物理建模地震预测和航位推算弹道导弹等学科领域的经验,强化多学科,多部门的组织协调,在中国股市和期市开展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动力学数值预测的科学试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数值预测研究将极大地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基础研究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 详情 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的短期股价涨跌模式识别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股价并不完全反映所有信息的观点,认为历史股价信息是不完备的群体型模糊信息,提出了线性信息分配条件下的信息守恒定理,建立了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的股价涨跌短期预测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数日线数据的短期预测,表明该模型具有能够动态捕捉股价短期分布特征、有效描述股价序列内蕴的短期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而具有较高的股价涨跌识别精度,并提出了金融市场收益率可能性分布的概念,最后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短期股价涨跌识别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
  • 详情 基于马氏均值回归水平的利率建模
    本文讨论了均值回归水平按连续时间有限状态马尔可夫链变化的双因子Vasicek模型。在货币当局能够正常制定随时间变化的参照利率的情况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其政策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根据包含一个基础矩阵的债券价格分解表达式,推导得出了期限结构。最后,通过远期利率变动过程对债券价格近似解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市场信息反应行为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早期表现为反应迟钝,后期表现为反应过度,并且以反应迟钝行为为主。投资者的这些行为不仅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有关,而且与上市公司的信息非对称程度以及交易制度也有关。投资者对信息反应过度的强度与股价的均值回复行为正相关。
  • 详情 商业银行行为与资产市场泡沫:一个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均衡模型
    资产市场均衡价格高于其真实价格的部分即为泡沫,泡沫破灭将导致财富幻觉的消失,进而导致需求萎缩、投资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等不良后果。本文的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将导致资产市场存在理性的泡沫。在资产市场配额供给、商业银行承担两类代理成本、央行实施价格管制、监管当局实施资产比例管理等制度背景下,存在私人利益和正的边际私人利益的银行家,倾向于向资产市场过度供给贷款,从而导致风险资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的均衡资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在商业银行与银行监管当局仅根据风险资产最近成交价格预测银行贷款组合或贷款抵押物未来价值这一信息结构下,一次交易中所形成的资产市场泡沫,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积累。
  • 详情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研究成果综述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证券市场监管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证券市场监管对金融市场发展、公司资本结构、公司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在证券市场监管与经济后果之间最重要的关节之一是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本文也予以论述。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都还在快速发展当中,了解其他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经验及教训对我们是很有益处的。
  • 详情 QFII在NDF市场上的套利博弈
    本文针对QFII凭借其独特的身份,利用境内外两个相互隔绝的货币市场,采用掉期交易,在国内市场上即期做多人民币,在境外市场上远期做空人民币,进行人民币与美元的套利博弈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 详情 Remarks on Options Valuation
    This is a draft of the report on Washington Area Finance Association, 13th Annual Meeting 17 March 2006
  • 详情 赢家-输家组合策略与买涨卖跌策略之比较
    本文比较了赢家-输家组合与买涨卖跌这两类惯性交易策略之间的获利能力,发现后者要强于前者。并且,即使是赢家-输家组合策略的收益显著为负,买涨卖跌策略同样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4类细分的买涨卖跌策略中,又以做多次大上涨组合-做空最大下跌组合策略的获利能力为最强。
  • 详情 WTO框架下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最优安排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式进入开放经济时代,向金融自由化过渡。本文从金融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因,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果这一辩证关系出发,分析了当中国引入WTO变量,金融改革路径修正后实现金融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其中引言部分综述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提出引入WTO变量后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修正;第三部分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最优安排顺序,并对目前金融市场开放的程度做了基本判断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及进一步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