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国际保险资金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即将发表)
    今年7月,中国人保完成重组,设立了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前中国人寿设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方案已获批准,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系列现象进一步表明,保险公司资金运作模式不仅仅停留于业界讨论之热点,而且已开始了实践的探索。本文就国际保险资金运作的三种主流模式即:集团控股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和 外部委托投资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优劣势等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国际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保险公司经营规模、资金运作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等因素,对目前国内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热的背景、经营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 我国保险资金管理运作模式选择应着眼于两个方面,既要顺应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运作保险资金的国际潮流,也应结合保险公司自身的规模大小、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或只追求形式上的换汤不换药将增加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成本,达不到专业化运作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目的,最终不利于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管理运作水平。
  • 详情 中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比较及协整分析
    本文根据中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不规范性和投资风险要远远高于美国股票市场。并在以此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对1993年2月至2004年8月的中美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某种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美国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股票市场的Granger原因。
  • 详情 论我国投资银行机构的业务创新
    2004年是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空前繁荣的一年。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形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接着从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塑造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第三部分总结投资银行产品创新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主要投资银行新产品的特点,并介绍了模仿法、组合法和创新法等三种产品创新方法。
  • 详情 日元汇率升值与实质进口额的经验研究:1971~2003
    本文研究的是1971~2003年日本实质进口额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通过对实质进口额、进口价格与GDP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日本实质进口额的长期价格弹性为-0.55,日本实质进口额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628;日本实质进口额的短期波动主要受日本GDP增长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价格对进口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 详情 信用风险作用下可转换债券的定价
    在研究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时考虑信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强度理论,本文建立了考虑信用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给出了对应于不同条款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针对民生转债(100016)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理论值与市场数据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考虑信用风险后对理论值的影响。
  • 详情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
    本文重点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如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极强依赖。尽管如此,本文经验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1、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2、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使一些原本具有正外部效用但受制于路径条件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避免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3、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5、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 6、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最后,本文以1994―2002年季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回归与时序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如下: 1、经济增长对股价指数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市场筹资情况,并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股价指数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显著性不如经济增长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强烈。彼此影响滞后一季度。 2、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与资本化率、交易率、金融深化比率、财政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其中,经济增长通过新增的交易价值来实现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3、交易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但要滞后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活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市场活跃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我国的“政策市”特征有关。
  • 详情 论我国证券机构的风险管理
    本文总结了证券机构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第一部分从(1)建立证券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制度,(2)证券经营行为监管,(3)证券机构的财务监管,(4)经纪业务风险监管,和(5)完善信息网络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证券机构的外部监管;第二部分讨论了证券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包括:(1)树立员工风险管理意识,(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3)市场风险管理,(4)信用风险管理,(5)日常营运风险管理,(6)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和(7)做市商业务风险管理等内容。
  • 详情 有关中国股票扣减率的研究
    本文利用风险价值(VaR)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包括对个股存在日涨跌停板限制,异方差现象明显和流动性假象等,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了个股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度量指标――扣减率模型,然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大部份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层次之分,此外,股票在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表现不太稳定,市场上不存在一批市场表现稳定突出的蓝筹股。
  • 详情 非平移收益曲线的风险免疫策略
    在债券收益曲线呈刚体运动的假设条件下,引入Fisher & Weil久期的概念,从收益曲线的运动分析出发,提出了非平移收益曲线的风险免疫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风险最小化债券组合的对冲技术和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采用风险值VaR次序统计量估计技术对不同免疫策略下债券组合的风险敞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风险免疫策略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无违约债券的利率风险。
  • 详情 国有企业MBO方案悖论
    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MBO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的可行性。基本结论是:在企业国有的背景下,MBO的实施会出现实施前提与实施目标同一的悖论。本文通过对MBO方案主体的行为限制、行为可能等进行分析,推导出国有条件下, MBO后经营者行为并不一定会符合标准企业理论的规定条件,从而产生悖论。而该悖论存在表明,在目前状态,国有企业的MBO不宜过分提倡。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应主要放在引进外部投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