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创新正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等结构方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经营效率的比较,找出两者差异,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详情 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研究
    近年来,国家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仅2006年就调高了房贷利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重点发展中低价位普通住宅商住房等,使房地产贷款、房地产市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给我们研究和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江西赣州实证,对房地产信贷的变化情况、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做出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 详情 纳斯达克100指数跟踪股的产品与运作解析
    文章深入分析了Nasdaq100指数跟踪股(简称QQQ)这只美国著名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的产品设计、基本特征、组织架构及其双重交易模式和由此而生的独特的套利机制,总结了Nasdaq100指数跟踪股的独到的金融创新之处,为理解和借鉴国外ETFs的产品创新和成功运作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帮助。
  • 详情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过程中,内部控制建设是改革中所要实现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指出了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尚需努力的方向。
  • 详情 基于人民币升值下的广东外贸地位波动性研究
    广东外贸同全国外贸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从进出口增长态势判断,广东外贸可以当作全国外贸的缩影,它们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人民币升值是导致广东外贸地位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进出口意义上,人民币升值存在一个“拐点”,实证显示这个“拐点”大约是8.0702。当人民币升值未达到8.0702时,广东的进出口额有较大的增长;当人民币升值越过8.0702时,广东的进出口额则迅速衰减。全国的进出口情况也如此。
  • 详情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价值取向和操作流程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下称《收购办法》)和配套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下称《信息披露办法》)12 月1 日正式生效。两个“管理办法”对涉及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及信息披露事宜作出了详细规定。两“办法”的实施标志着以充分信息披露为基础,以促进上市公司收购重组、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目的的收购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加上在具体规定上的突破和创新,两“办法”在实践中正引发一场并购的变革,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对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乃至对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是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难度大,富有争议的问题很多。《收购办法》)和《信息披露办法》)是在总结中国近10 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的经验,广泛地吸取境内外机构、专家学者和市场各方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辛勤工作而制定的。《收购办法》参考各国收购兼并立法的有用经验,同时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鉴于《收购办法》现已进入操作阶段,本文谈谈个人对《收购办法》的价值取向和操作流程的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收购办法》。
  • 详情 农村信用社激励机制探讨
      农村信用社激励机制建设一直是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信用社目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改进对策进行分析,指出了农村信用社激励机制建设需要提高的方向。
  • 详情 对票据业务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收益作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票据利率体系结构的建议;对央行再贴现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方向。
  • 详情 金融市场开放交易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投资模型的研究
    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金融市场(股市和期市)实践,已经找到了追随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别动力因子。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基于数据的知识发现,具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息黑箱可视化意义。本模型是运用鞅方法与不动点理论,对金融市场交易进行非线性动态规划,建立自适应控制数理模型,遵循反向与惯性行为交易策略,随机逼近股票、期货价格波动的最低、最高点,最优化建仓、出货时机,实现学习进化争当少数人获胜博弈。
  • 详情 准货币演变加剧流动性 应“渐进”冻结流动性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并认为是因外汇占款过多所致。笔者认为除了基础货币内生性增长是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外,准货币内涵属性的扩大,也是加剧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新的因素。对此,笔者试从货币的属性、流通途径的角度对市场流动性过剩态势的形成原因及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可采取的应对策略,作一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