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

  • 详情 负面清单制度与企业创新信息披露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作为关键性战略信息,创新信息的披露兼具成本与收益,而在负面清单政策的冲击下,企业究竟会顾及专有成本而抑制创新信息披露,还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增加创新信息披露呢?基于微观企业创新文本信息数据,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企业创新信息披露以发挥其战略性价值。而横截面检验发现,当创新信息披露成本更低或披露收益更高时,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管理层竞争感知增强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提升是上述影响的关键作用路径。此外,对同行信息外溢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同行创新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有利于改善总体的创新信息披露环境,并提升目标企业创新水平。文章从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环境的视角考察了负面清单政策的微观效应,为我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创新信息环境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建议。
  • 详情 ESG评级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ESG投资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国内企业也在ESG理念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09年-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研究ESG评级能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结果发现:第一,ESG评级提升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采用公司、年份双向固定效应、替换核心变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回归以及时序关系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第二,将企业信息透明度、应计盈余管理、被分析师关注程度来衡量机构投资者面临的企业信息环境,并分别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示,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受到投资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即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ESG评级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第三,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呈非线性关系,企业在较低的ESG评级基础上提升评级对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
  • 详情 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综述
    随着企业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术领域的关注,如何缓解中小企业创新信贷融资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点探讨方向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及融资特征,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时,关系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然而关系融资会催生信贷寻租,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文章提出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潜在路径,包括宏观层面上的强化放贷人权利保障,中观层面上健全信息环境,尤其是第三方资源,微观层面上银行从信贷技术综合运用上突破。针对中微观层面上,探讨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间,文章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以及风险投资对促进银企关系,促进信息对称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结论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详情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跨境股票交易和 AH 股溢价
    本文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开通以来三年的投资者账户逐笔交易数据构造了沪港投资者的跨境股票交易的比例, 并首次从微观视角分析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后跨境股票交易对A股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横截面上,个股中“沪港通”投资者的跨境股票交易比例越高,其AH股溢价越低。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股票交易中机构投资者或来自香港的投资者参与程度越高更有助于降低AH股溢价。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的检验之后依旧成立。本文又进一步发现这一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A股中更加明显,且伴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上升。并且这一效应在资本市场单向开放的QFII和RQFII机制中没有出现。这一系列发现表明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制通过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跨境股票交易,改善了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信息环境, 并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本文结论支持了在资本市场单向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将有助于改善A股市场质量。
  • 详情 极端收益冲击 、 机构投资者注意力分散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股价信息含量的视角
    机构投资者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场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它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极端收益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其注意力分散,从而抵减前述的正面效果。本文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注意力分散导致股价信息含量显著下降。这一关系在企业所处的治理环境较差、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信息环境较差、股票流动性较低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注意力力分散导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频率、交易活跃度均显著下降,且显著降低了企业价值。此外,基金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注意力分散显著降低了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综上所述,机构投资者注意力分散导致其外部监督效果和知情交易积极性均显著下降,从而降低了市场的定价效率。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有机关联,凸显了系统性地进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 详情 流动性共性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吗? ——来自企业投资的证据
    本文采用2000年到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流动性 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个股的流动性共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 水平,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负相关关系依然不变。此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 视角,从信息透明度、两权分离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三个方面对该负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检 验,经研究发现,信息越不透明、两权分离越大的企业,其流动性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的负 相关关系是增强的;而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该负相关关系是减弱的。最后,还发现 流动性共性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 详情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金融契约选择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控制项目自然状态来模拟私有信息环境,通过控制投融资双方的角色比例来体现谈判力,以此来研究两者对直接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契约选择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私有信息对融资方的契约选择有显著影响,当双方谈判力均等且融资方具有项目好(坏)状态的私有信息时,融资方最倾向于选择标准债务(股权)契约。(2)在控制私有信息的前提下,投资方拥有谈判力将会导致选择可转债的融资方比例增大。(3)在融资方具有私有信息且投资方拥有谈判力的前提下,投资方谈判力越大,则融资方私有信息对自身契约选择的影响越小。以上研究为消除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 详情 海外上市地点和企业资本结构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香港上市企业的债务比例要显著高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而且两地上市企业的特征差异(包括企业规模、行业分布、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投资机会等)无法解释它们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我们猜想两地资本结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地在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我们的实证分析支持该假说。
  • 详情 海外上市地点和企业资本结构(第二届博士生论坛)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香港上市企业的债务比例要显著高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而且两地上市企业的特征差异(包括企业规模、行业分布、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投资机会等)无法解释它们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我们猜想两地资本结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地在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我们的实证分析支持该假说。
  • 详情 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本文考察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及流通股股东分类表决的制度安排下所发挥的治理职能。研究表明,作为宏观治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媒体关注程度越高,治理环境越好,“公司治理溢价”越高,信息环境和信息质量越有保证,非流通股股东的私有利益越小,中小流通股股东所面临的信息风险越低,相应地,其所要求的实际对价也会相对较低。反之,中小流通股股东会向那些媒体关注程度较低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要求更高的对价。同时,密集的媒体披露水平可以明显影响甚至强化非流通股持股对实际对价所产生的正向相关关系。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媒体的公司治理职能仅在中小流通股股东对实际对价高度满意的研究样本中存在。进一步地,媒体的这些公司治理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提高中小流通股股东参与股改投票的热情、进而使其自身意见更有可能在分类表决中得到体现来加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