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
    本文以2006-2010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
    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购买持有超额收益方法还是使用日历时间组合方法都可验证中国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2年内总体上表现强势特征,这与美国股市私募发行后公司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的结论相反。并且对于全部定向增发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5年的经营业绩都要显著好于与配比公司,验证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宣告信息反应不足。此外,我们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支持大股东将定向增发作为“掏空”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利益输送的工具。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中的锚定效应
    无论从增发次数还是融资规模,定向增发新股已经成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所有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与初始5家上市公司折扣率均值仅相差2.49%。本文运用行为心理学理论中的锚定效应对此现象进行了检验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定价折扣主要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而与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是无关的。
  • 详情 定向增发:利益输送还是大股东支持?
    摘 要: 在多期假设下,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和利益输送预期可以同时存在。实证结果显示,定向增发的积极宣告效应是大股东支持效应和利益输送预期的净效果。大股东支持效应能够解释19.5%的定向增发市场反应波动,而利益输送预期能够解释2.5%的反应波动。定向增发发行折价代表了大股东支持效应的规模,因此不能够衡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的大小。
  • 详情 增发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7年的样本数据
    本文通过事件分析法,以2007年沪深两市预案公告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发新股引起的是正的超额收益率,对定向增发而言,这一结论尤为显著。此外,对于公开发行信息的影响在公告日前就已经明显表露,对于定向增发,信息似乎泄露得更早。
  • 详情 高股利分配保护投资者利益了吗?——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研究驰宏锌锗的股利分配行为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驰宏锌锗股权分置改革与定向增发捆绑相结合的做法有欠妥当,进而导致股利分配有大股东套现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之嫌。这主要表现在过度分配股利,两类股票之间仍然存在“看不见的差距”,市场对股利分配事件的消极反应,以及股利分配过程中的涉嫌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监管当局和上市公司应该充分与中小投资者沟通信息,降低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促进公司的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