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期权

  • 详情 实物期权与 CAPM 的有效性检验
    考虑企业价值进而股票收益中实物期权及其影响的部分,本文利用随机贴现因子法理论上探讨了CAPM 是线性定价模型的本质,并据此指出实物期权资产或其可能的非线性影响是导致 CAPM 模型失效的原因。进一步,利用 1998-2012 年间我国沪深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根据 Fama-French 市值规模和账面市值比,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构造投资组合,通过比较实物期权调整前和调整后组合预期收益-贝塔关系的差异,实证发现调整实物期权将使得 CAPM 有效。
  • 详情 模块化企业并购及并购浪潮
    模块化及其创新是导致信息产业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高强度竞争迫使企业采取兼并战略。基于模块化特征,本文建立模块化产品市场竞争模型和强强企业兼并与弱弱企业兼并之间的兼并期权博弈模型,研究模块创新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和并购浪潮产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产品创新的持续性导致模块化产业并购频发,而模块化系统中重要模块的技术进步周期是导致模块化产业并购浪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从技术层面为第五、六次并购浪潮中IT产业并购的集中爆发提供了合理解释。
  • 详情 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将FDI 投资者采取灵活进入策略的情况也纳入考虑的三阶 段实物期权模型,分析了影响FDI 进入模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在 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国家或地区,FDI 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绿 地投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而在经济增长较慢、市场需求稳定的国家或地 区,FDI 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2)东道国利用 外资的政策直接并显著影响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外资倾向于按照东道国政 府鼓励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3)相对于绿地投资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外 资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大的规模。
  • 详情 产品市场竞争、Q理论与公司增长/清算期权的价值
    本文首先考察了不同行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增加了公司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使公司投资决策更好地体现了资本 追随盈利机会的经济规律(Q理论)。进一步,本文从实物期权价值角度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的增长期权价值与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显著增加了公司的增长期权价值与清算期权价值。这些发现意味着,产品市场竞争作为公司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公司的投资决策,并且这种影响最终体现在公司权益价值与期权价值的关系上。
  • 详情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
    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 背景下,本文首先建立两本地银行间的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再考虑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之一战略 合作以及未来控股本地引资银行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构建控股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和少数股权合作决策模型, 研究 了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决策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除了本地信贷市场规模及其高速增长是吸引外来 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的原因之外, 未来控股引资银行的可能性将是吸引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更重要原因; (2) 如果外来银行不与本地银行战略合作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来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那么他将在竞争 中失去机会; (3)如果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战略合作、付出努力开展新业务降低贷款客户交易成本,则现有少数股 权合作机制下难以有效激励外来银行贡献自己的努力水平, 而未来控股的可能性更削弱了外来银行贡献努力水平的 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引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引资银行应在少数股权合作机 制中加入 “如果外来银行在战略合作中努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 将来将只能恶意收购引资银行” 的新约束条件。 新约束条件改变了不利的情况,同时,相对于高约束指标,低约束指标更能促使外资银行在低股权比例上贡献高努 力水平,更能提高引资银行所得新增净价值和整个合作银行价值。
  • 详情 土地定价的实物期权方法——以中国土地交易市场为例
    本文试图采用期权定价方法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定价问题。土地被理解成一种以房屋价格为标的资产的美式期权,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定价不仅要考虑其种植收入的折现之和,更要考虑土地所拥有的其他用途的期权价值,土地价格被分解成种地的收益与开发溢价(实物期权值)之和。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土地价格波动率以及增长率高于房价这一经验事实,并对当前中国不断完善的土地出让定价,农地征用补偿等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详情 疯狂还是理性?-从“弃考”现象到人力资本投资:实物期权分析
    由于高等教育投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并且具有不可逆性、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具有个人选择的自由, 因而个人有动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时 机和方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讨论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对个人选择高等教育时机 的影响。利用包含灵活性或期权价值的实物期权方法,得出了与传统人力资本投 资模型截然不同的结论。期权价值使得个人不愿意立即接受高等教育,并要求投 资的高回报。由于未来收入是不确定的,我们将其表示成一个连续的随机过程, 再由动态规划方法得出了收入的临界值。依据该临界值,个人可以做出是立即接 受还是推迟接受高等教育的决定。另外本文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出了高风险、 高教育成本会抑制个人立即投资, 同时政府的相关政策如收入税收和教育补贴也会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 详情 实物期权与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仅通过预期物价变动率dP/P•dt考察持币收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人们在持币的同时就拥有了在未来物价下跌时以低价购入商品的权力,所以有必要在原函数中加入这一权力的价值Pm,与dP/P•dt共同描述持币收益;Pm的值可以用实物期权法求得。这种修正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详情 创业企业定价的复合实物期权模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ssume the R&D research for new product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of an entrepreneur will get some cash-flow in the future. And because of the patent protection, the entrepreneur will become a monopolist in that defined market. The successful R&D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growth value for the entrepreneur. We assume that the value of growth is the value of the entrepreneur.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entrepreneur can be understood as a real growth option plus a discounted real exchange option. The first time in the theory, this paper gets the formula of the real compound option under three stochastic parameters. 关键词:创业企业,增长价值,定价,复合实物期权 Keywords: entrepreneur, growth value, pricing, compound real option
  • 详情 实物期权在企业R&D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首先对过去几十年来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了目前在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误用的问题。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对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指出:由于问题构模及参数定义上的差异,一些在金融期权中成立的定理,如期权价值随着波动率增加、无风险利率增大或期权期限延长时,是递增的这一规律对于实物期权的而言可能会失效。并以实物期权在企业R&D 投资项目中为例,对这一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期权构模和参数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文章还在对Penning and Lint(1997)及Agliardi Elettra(2003)等人的结果扩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当波动率、无风险利率和期权持有成本为时变函数的条件下四种复合期权的解析解,并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作者的观点。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real option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obscure concepts and misuse of real option frequently appeared in the application fields.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some cas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doubt on some research results, and indicate that because of the discrepancy of modeling and parameter definition, some theorems which true for financial options, such as the value of options will increase when the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increase or expiration date suspension, will not true for the real options. Us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in firm’s R&D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 in detail how to applying real options from aspects of model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orrectly, etc. By extending the results of Penning and Lint (1997) as well as Agliardi Elettra (2003), a close-form solution for a generalized of the Geske formula is derived for four types compound real options: call on call, call on put, put on call, put on put in the case of time-dependent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and option-holding cost. The author’s findings are proven by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