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深度

  • 详情 基于理性预期框架的停牌制度研究:理论与实证
    本文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构建模型,通过定价偏差、信息揭示程度、市场深度和价格波动 分析了连续交易机制和停牌制度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交易和停牌的优劣,实际上取决于市场 知情者人数的多少;而公告信息精度的高低,也在另一方面决定了停牌实施的效果。另外,本文使用中国 股票市场的停牌和交易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例行停牌还 是警示性停牌,停牌后的市场深度和价格波动总是大于非停牌日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国股市的停牌在一定 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优于连续交易的预期效果。
  • 详情 报价透明度对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质量与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
    2003年12月8日,沪深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报价实时行情由三档价格增加为五档价格,电子订单簿向交易者提供的信息增多标志着市场透明度的提高。本文对沪深两市总共54只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报价透明度的增大以后,买卖价差、市场深度和成交量等多个指标均有所变差,市场流动性显著降低,价格波动上升,而投资者的总体交易成本也略有升高,而大额订单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却有较大幅度的显著上升,另外发现初始发行规模是导致基金个体间交易成本差异的原因之一。
  • 详情 流动性对股票收益率的负向冲击:一个比较研究
    本文基于流动性度量的成交量方法、买卖价方法和市场深度非参数方法,分别比较研究了流动性对地产指数、工业指数和公用指数股票收益率冲击。结果发现:1. 股票流动性受量、价、时间等多重因素影响,用传统成交量和买卖价差度量流动性具有片面性,非参度量方法下的市场深度结合了两者的信息量,更好反映流动性和收益的真实关系。2.成交量对收益具有正向冲击,买卖价差和市场深度对收益产生负向冲击。3.相比买卖价差,市场深度度量下的流动性对收益产生更明显的冲击。
  • 详情 大额交易、市场流动性与非对称市场冲击
    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的大额交易的高频数据,本文研究了大额交易对于不同类型股票流动性和价格冲击效应。结果发现,对于不同规模与交易活跃度的股票,大额交易的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大市值活跃股的大额交易价格冲击效应较小,市场深度冲击较大,而小市值不活跃股的价格冲击效应较大,但是市场深度冲击效应较小。
  • 详情 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合竞价研究:理论与实证
    在理性预期框架下,本文研究了虚拟成交价、虚拟匹配量和未匹配量在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合竞价过程中的作用,比较了开放式集合竞价与封闭式集合竞价在私人信息揭示、市场深度、价格波动性方面的差异,并对中国股票市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确定开盘价格前后的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相比,开放式集合竞价对私人信息的揭示程度更大,并且具有更好的市场深度和更低的价格波动率,但两种机制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知情交易者比例的增加而减少。
  • 详情 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合竞价研究:理论与实证
    在理性预期框架下,本文研究了虚拟成交价、虚拟匹配量和未匹配量在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 合竞价过程中的作用,比较了开放式集合竞价与封闭式集合竞价在私人信息揭示、市场深度、价格波动性 方面的差异,并对中国股票市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确定开盘价格前后的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 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相比,开放式集合竞价对私人信息的揭示程度更大,并且具 有更好的市场深度和更低的价格波动率,但两种机制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知情交易者比例的增加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