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

  • 详情 股票收益率非对称性:新测度与新发现
    收益率非对称性定价是金融研究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概率分布、反映收益率整体非对称性的新测度(Return Asymmetry, RA),首次为该争议提供了跨市场的系统性证据。研究发现:首先,RA测度在中、美等主要市场均能负向预测股票横截面收益率,其解释力较传统测度显著提升;其次,RA的定价优势源于其对收益率复杂分布信息的更全面捕捉,特别是能有效识别系统与特质非对称之间的交互效应;最后,通过博彩偏好、投资者情绪、关注度和套利限制等多维度渠道分析,证实行为因素是驱动收益率非对称性定价的核心机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弥合学术分歧,更建立了具有全球适用性的非对称定价分析范式。
  • 详情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国有经营性质和投资者情绪
    央国企在我国经济社会中除了创造经济价值和国家税收外,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受行业属性、经营状况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部分央国企长期存在市场估值偏低、投资者情绪低迷的问题。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与实践,有利于修复当前国企和非国企估值水平割裂的现状,对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股吧文本、股票市场交易和公司股权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评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之后上市公司经营性质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特估”在官方层面正式提出后,上市公司国有控股经营性质对个股投资者情绪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该效应在日常消费品、工业和通讯服务三大行业和高市值公司较为明显,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短期滞后性和长期衰减性;(3)本文进一步发现,这一处理效应可能通过股息偏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对“中特估”效应定量分析的空白,有助于理解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对引导市场投资者情绪也有一定的政策和企业决策参考价值。
  • 详情 股市投资者情绪对网络借贷溢酬的跨市场影响效应研究——来自我国P2P平台的经验证据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网络借贷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逐渐受到青睐。本文以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中国日均交易量最大的 P2P 平台——红岭创投(www.my089.com)所有有效成功借款为研究样本, 发现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于网络借贷溢酬的整体线性影响为正向的溢出效应, 但适度情绪下的溢出效应与极端情绪下的传染效 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次项加入回归时发现存在降低-提高-降低的 S 型效应, 说明在极端情绪下,负向的传染效会成为主导。 进一步利用借款项目逾期情况与借款基本信息进行 Probit 回归, 发现高潜在违约率的项目股市的投资者情绪对借款溢酬的影响仍符合 S 型, 但低潜在违约率的项目传染效应会弱化, 这说明投资者能够在极端情绪下识别低风险项目, 并能发 现它的避险功能。
  • 详情 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本文从投资者非理性的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进 一步考察了哪种类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易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而哪种类型企业的过度 投资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较轻。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8-2010 年的样本数据, 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市场上投资者情绪对公司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拥有越多自由现 金流量的公司,其过度投资行为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越高;而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公司, 其过度投资行为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越低。上述研究发现拓展了对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 投资行为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微观视角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如何影响 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
  • 详情 投资者情绪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第二届博士生论坛)
    从微观层面联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是理论与现实中都迫切关注的热点。本文借助投资者情绪这一崭新视角,探究资本市场中高涨的投资者情绪是否及如何影响货币市场中信贷资源配置,并进一步分析了投资者情绪的介入是提升还是降低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伴随着市场整体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借款普遍增加;在总量增加的同时,那些真正需要资金并且融资困难的民营小规模上市公司更为敏锐的捕捉了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好时机,这类公司获得更多银行借款,其融资约束问题得以缓解,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然而,从获得贷款后企业投资效率的后验角度,投资者情绪高涨期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却有所降低,投资不足组的投资效率未能改善,同时过度投资组的过度投资问题也更加严重。本研究表明,货币市场中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健康与稳定。
  • 详情 股权控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11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不同性质下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大;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系数越高,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越大。基于上述经验证据,我们得出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助长效应”和“缓解效应”,控股股东的存在加剧了“助长效应”而减弱了“缓解效应”。
  • 详情 中国IPO上市首日的超高换手率之谜——基于新股分配制度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
    在中国IPO上市首日,投资者大量抛售其获配新股,1995年至2008年换手率(抛售数量占可交易总量)平均高达61%。本文研究发现:在IPO上市初期,个体投资者对新股估值呈现出过度乐观情绪,而在资金抽签的新股分配制度下,资金实力占优的机构投资者将成为新股的主要获配者,他们将利用个体的情绪向其抛售获配新股,个体越乐观,股价泡沫越大,机构的抛售数量越多,这是形成超高换手率的重要机制;但是在IPO上市后的两年内,个体的过度乐观情绪逐渐消退,新股初期交易价格中的泡沫逐渐萎缩,这使得IPO新股表现出长期弱势异象,并且机构抛售数量指标对于IPO长期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能力:首日换手率越高,长期收益率相对越低。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更为公平的IPO分配制度有助于提高市场信息效率,缓解IPO上市初期超高涨幅和超高换手率的异常现象。
  • 详情 金融市场不完全的理论分解与测度研究——基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动态考察
    基于对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的分解和基金产品创新链的梳理分析,以金融工程无套利定价 思想为基础,论文巧妙构建了一个涵盖市场交易成本、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和行为金融学因素 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机理模型,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上述三因素模型的解释力高达90%以上, 同时分阶段动态考察发现:(1)普通交易成本因素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6.1%;(2)股指期货是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重要影响因素,2006 年之前该因素影响基金平均折价25.6%,2007-2009 年随着 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加强,该因素的影响下降到12.88%;(3)对市场套利定价机制不完备程度的测度 分别为0.492、0.336、0.858,对应三个阶段影响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分别为8.26%、5.87%和7.91%, 主要和市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预期变化有关;(4)时期固定效应结果表明2006 年4 季度、2007 年 4 季度、2008 年1 季度、2009 年4 季度、2010 年4 季度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从而降低了封闭式基 金的平均折价率。论文最后就封闭式基金治理及完善金融市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详情 系统性定价偏误与盈余公告后漂移
    本文以2003 年6 月至2009 年6 月中国A 股的806 只股票为研究对 象,考察了系统性定价偏误与盈余惯性现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 票市场上的PEAD 现象可能是由系统性定价偏误引致的,将偏误定价因子引入进 定价模型能够提升模型对于PEAD 的解释力,经过定价模型调整,季度盈余公告 后6 个月买入持有异常收益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股票上存 在着由投资者情绪造成的系统性定价偏误,另一方面也赋予了盈余惯性产生原因 新的可能性。
  • 详情 分类思维、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联动
    本文基于中国股市中股票除权后的价格过度联动现象,重点研究了投资者分类偏好在股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投资者情绪对过度联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除权后股票价格与低价股组合的联动明显加强,而与高价股组合的联动却明显减弱;(2)投资者情绪对过度联动存在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情绪高涨的牛市行情期间,该影响尤为明显。该研究为BSW(2005)基于偏好的联动提供了直接的中国经验证据,同时为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存在重要影响的行为金融学解释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