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谬误、修正与成立条件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下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证明了修正模型具有很好的数学分析性质,并用以简要证明折现率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经营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这种内在联系,研究折现率的经济含义和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成立的条件.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逼近论方法应用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为便于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从逼近论的视角,提出可通过选择适当的经营期限,以有限期经营合理近似企业真实经营方式。这样的近似处理,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不大,将更方便于修正模型的实际应用。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修正后的模型,首先需确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方式(持续经营或是有限期经营)。这样的修正,似乎不利于直接的应用。为此,本文给出判别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和股利增长情形下的特殊准则,以确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所需的经营年限。一旦确定了经营年限,依模型企业市场价值的定价问题就可以确定下来。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折现率的选择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CDDM)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MDDM),以消除这种谬误.利用MDDM的数学性质,研究了折现率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表明,不同于CDDM,无论其所使用的折现率为多大,总假定企业持续经营;MDDM反映出,折现率的选择事实上确定了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该经营期限存在多样性的特征.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资本结构、股利政策无关性假设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能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修正后的股利折现模型更完善,可以反映企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方式(持续经营或是有限期经营),能够支持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股利政策无关性假设。然而,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并不支持此类假设。
  • 详情 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条件---持续经营时间放宽的风险
    本文以沪深两市1998年-2004年上市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IPO过程中部分公司获得持续经营时间条件放宽对其在IPO中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持续经营时间满足条件公司,此类公司由于具有更大的操纵盈余内部机会,而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水平未能够监督和约束这种机会,故其呈现出了更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由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的盈余操纵动机强于国有控股公司,在此现象中其表现出更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十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呈现出了对此类公司操纵盈余的监督和约束能力,而非十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未显示出这种能力。
  • 详情 企业产品更替投资资本预算:模型及实例
    本文针对竞争环境下,企业总是努力更新换代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构建了一个产品更替投资(投资包)价值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予以印证。结果表明,在产品前后之间存在相互加强的关系时,应当把企业视为一个持续经营实体评价项目投资价值,孤立评价前期产品投资可能得出错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