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详情 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辨析及对我国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 ――兼与黄少安教授商榷
    鉴于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完全相反,黄少安、张岗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一文中认为其直接动因在于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但同时在文中对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混用,进而甚至可以推论出公司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小于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这一足以推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革命性”结论。本文明确区分了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的资本成本与公司实际筹资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我国公司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公司的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其深层次上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投资意识和资本市场缺乏退市机制。
  • 详情 基于个体消费的银行货币需求分布研究
    文章分析了一个营业日向银行取款的客户数量,该变量服从Poisson分布。将客户按富裕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工薪阶层、较富阶层和富裕阶层,构造出单个客户取款数量的密度函数。并分析了客户对银行货币需求的概率分布,将其归结为一个泛函极值问题,并进行了求解,结论是客户对银行货币需求的分布为指数分布。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货币政策研究理论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货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在理论分析之后,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紧密,在即定样本区间,证券交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M2和M1分别增长0.073和0.051个百分点,同时部分货币需求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或实体经济;股票交易量与同业拆借量、货币市场债券回购量相关性极高,尤其是7天期拆借和回购交易的周期恰与股票交易小周期相同;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整期的前后。最后作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时该,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必须及早地对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好预案准备。
  • 详情 互联网支付机制研究
    由互联网发起的支付机制分类模型; 包括信用卡支付、借记帐户支付、虚拟帐户/虚拟货币、预付费方案、移动支付; 各类支付机制运行原理,欧美及中国发展状况概揽
  • 详情 中国股市IPOs低价发行的一种解释――风险转移补偿假说
    IPOs(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称首次公开发行的普通股,在我国称为新股,主要争论集中在对IPOs的短期和长期表现以及IPOs低价发行原因等方面。本文将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IPOs低价发行的成因,认为影响IPOs低价发行最关键的因素乃是不确定性即风险因素,IPOs低价发行是对老股东把风险转移给新股东的补偿。
  • 详情 价格向信息调整的速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摘 要:价格向信息调整的速度提供了一种直接衡量金融市场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的程度,进而检验市场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一种更优的价格调整速度的估计量,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向信息的调整是一个剧烈振荡的过程,信息得以完全调整需要12天,而在更长时间间隔内市场并未表现出反应过度,短期内小盘股对信息的调整速度快于大盘股。
  • 详情 连续双向拍卖机制下的短期价格行为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股市中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几个特征变量包括最佳(高)买价、最佳(低)卖价、买卖价差、成交价格、成交概率的分析揭示了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下的短期价格行为,并着重探讨了其均衡性质包括成交价格所收敛到的竞争均衡及达到均衡的时间。研究结果较好的印证了双向拍卖交易机制能快速收敛到竞争均衡从而产生很高的价格发现效率的相关结论。
  • 详情 我国AB股双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46家在上海和深圳同时上市AB股的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实行双重上市前1年及其后4年的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以及股权结构和上市顺序对它的影响。研究表明,双重上市当年及其后4年经营业绩显著下降;股权结构和上市顺序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AB股公司经营业绩的对策建议。
  • 详情 中国股市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选取了较为稳健的数据考察我国股市增发中的市场反应,并根据大盘走势对市场反应作进一步分析;然后对有可能影响市场反应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对增发有负面反应,但是在大盘上涨阶段市场反应更为平缓,这说明投资者情绪对市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事件日,市场对不同因素的反应有所变化,但对于一些因素,我们只得到了较为模糊的结论,这应该归因于我国股市特有的制度因素。
  • 详情 现代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演进:一个制度历史变迁过程的个案研究
    论文提要:现代中央银行的最基本的制度特征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仅是最后贷款人功能的衍生功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背后隐含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变迁过程,一个是以财政融资功能为取向的古典中央银行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另一个是以实现弹性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变迁过程。这两种制度在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被人为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如今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认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本质特征将会对我们分析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