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信息

  • 详情 分析师的公共信息依赖:来自借壳上市的证据
    本文以借壳上市为研究场景,讨论和度量了分析师盈余预测中的公共信息依赖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借壳上市企业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三年的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上升约 39.72%,分歧度上升约 35.29%。进一步研究发现,失去业绩承诺信息导致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公共信息含量下降,但私有信息含量没有变化,同时也会导致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频率上升,但并未影响分析师的企业调研行为。研究还发现,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报告在业绩承诺存续期内缺乏有用性,仅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引起了投资者更强烈的市场反应。总体而言,公共信息对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至关重要,分析师在失去重要的公共信息后未能通过私有信息加以弥补。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分析师的公共信息依赖效应,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分析师的行为逻辑提供了帮助。
  • 详情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真的没有专业能力吗?
    债券信用评级旨在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债券违约风险信息,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虚高问题备受媒体和学界质疑。然而,评级较高并不必然意味着评级质量较差。本文将债券信用评级拆分为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两个部分,重点考察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整债券评级是否会影响债券信用利差,以探究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是否真的具备专业能力。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高(调低)评级能显著降低(抬高)债券信用利差,且以发行人所在地是否开通高铁、发行人和评级机构之间的旅行距离作为信用评级机构获取私有信息的工具变量时,该结论也依然成立。而且,评级机构利用私有信息调高评级的行为并未导致未来年度评级调低。这表明,总体上,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存在刚性兑付预期的债券,如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债券,评级机构私有信息的作用会显著下降,而当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预期被打破后,评级机构私有信息的作用会显著提升。此外,中债资信这一“投资人付费”的信用评级机构并不具有更强的私有信息挖掘能力,但其进入评级市场后,“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掌握的私有信息作用会显著上升。最后,本文还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债券信用评级调整会引起债券价格显著变化,进一步证实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中的确包含了有效的私有信息。
  • 详情 民营企业知识赋能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优策略——基于股权结构与福利效应双重视角
    民营资本参股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中,通过知识赋能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是新时期混改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内生交叠持股的混合寡头竞争模型,研究隐性知识分享背景下混改的最优股权结构及其福利效应,并界定混改的有效“边界”。研究发现:(1)激励民营企业分享知识需使其参股比例高于一定阈值,当知识价值较高时,参股条件下难以激励民营企业分享知识,“拉郎配”式混改无法提升社会福利。(2)当使民营企业参股能够激励其分享知识时,恰好激励知识分享的参股比例为混改的最优股权结构。在该股权结构下,当且仅当国有企业知识吸收能力高于特定阈值,且知识价值位于上下阈值间时,恰好激励知识分享的混改才能提升社会福利。因此,“中等”知识价值和较强吸收能力即界定了参股式混改的有效“边界”。(3)若知识价值为私有信息,合理的参股合约设计可有效甄别民营企业的知识价值类型,实现完全信息下的最优社会福利水平。本文提供了知识经济背景下混改策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理论,对有效推进混改具有启示意义。
  • 详情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金融契约选择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控制项目自然状态来模拟私有信息环境,通过控制投融资双方的角色比例来体现谈判力,以此来研究两者对直接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契约选择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私有信息对融资方的契约选择有显著影响,当双方谈判力均等且融资方具有项目好(坏)状态的私有信息时,融资方最倾向于选择标准债务(股权)契约。(2)在控制私有信息的前提下,投资方拥有谈判力将会导致选择可转债的融资方比例增大。(3)在融资方具有私有信息且投资方拥有谈判力的前提下,投资方谈判力越大,则融资方私有信息对自身契约选择的影响越小。以上研究为消除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 详情 机构投资者、流动性与信息效率
    本文首次考察了机构持股、流动性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三种 不同的信息效率测度,我们发现,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以及流动性水平的提高均会促进信 息效率。进一步,通过引入机构持股与流动性的交互作用,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一个有 趣的现象:随着流动性水平的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信息 效率。这可能是因为伴随着高的交易量,机构投资者利用私有信息增持股份的信息被更多 的投资者获取并加以模仿,导致股价有偏(如羊群行为)且所承载的私有信息减少,从而 减弱了信息效率。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测量与分析
    本文首次针对限价委托市场,构建回报、成交委托不平衡和未成交委托不平衡的三变量VAR系统,分析成交委托和未成交委托的价格发现作用,测量成交委托不平衡和未成交委托不平衡中的私有信息含量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研究发现:成交委托中的信息含量居多,约为40.75%,未成交委托中的信息含量只有0.46%。这为我国证券市场透明化建设提供了定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