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概率

  • 详情 碳价格,绿色投资与债券信用利差
    “双碳”目标下企业的绿色投资及风险管理策略受到预期碳价格变动的影响,并且绿色投资最优决策需要企业权衡投资不足的机会成本和绿色债务无法偿还的违约成本。考虑外部融资风险和随机流动性冲击,本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量化研究碳价格对企业最优绿色投资规模和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机制。碳资产可被质押使得碳价格在直接影响违约边界的同时,也通过影响绿色投资规模间接影响企业的违约边界,且模型发现由于碳价格对企业违约概率和违约成本的非对称影响,碳价格对信用风险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理论结果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碳价格的提高能够改善绿色投资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存在碳价格的高低双重门槛来决定企业的最优绿色投资决策,当碳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随着碳价格的提高,最优绿色投资规模增加、现金持有水平降低,而当碳价格处于显著大于影子价格的较高水平时,碳价格的提高反而降低最优绿色投资规模、提高现金持有水平;此外,当碳价格分别大于和小于高低门槛值时,企业绿色债券信用利差随着绿色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分别相应地增加和减少。本文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碳定价机制对企业绿色投资决策和绿色债券定价所发挥的作用与微观机理。
  • 详情 债券市场上的空间邻近性
    本文以 2009 2019 年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样本考察债券承销商与债券发行公司的空间临近性对债券 资成本、违约概率以及债券期限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 当承销商与公司在同一省份或者承销商与公司距离更近时,债券融资成本越低;并且,承销商的声誉以及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削弱承销商空间临近性对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承销商与高和中等信用水平公司的空间临近增加了所发行债券的期限,与低信用水平公司的空间临近效果则相反;最后,我们发现承销商与公司的空间临近降低了债券违约概率。本文的发现在考虑内生性、地方政府关联程度以及排除一线城市的影响下依旧成立。
  • 详情 家族控制权与银行信贷合约:寻租还是效率?
    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权特征与银行信贷合约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家族控制权寻租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适应性情景,结果发现,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超额董事席位两种控制权增强机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程度越高,其获得银行信用借款的比例越低,获得担保借款比例越高。家族对企业的超额控制权传递着公司未来预期和信息风险,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代理成本,属于寻租观而非效率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控制程度与银行信用借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具有政治关联、较高公司声誉和公司透明度的企业中会降低。地区法律制度水平会降低家族超额控制引发的代理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银行业腐败会降低银行对借款企业超额控制所引发的信贷风险的评估能力。此外家族控制权结构影响企业信用借款的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来实现,家族对企业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高。
  • 详情 银行信用组合风险多成分重要性抽样研究
    银行信用组合违约风险的度量和计算对银行监管有着重要意义。使用蒙特卡 洛研究信用组合违约概率时,重要性抽样通过条件独立性和“均值移动”两个步骤实现。本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违约相关性矩阵的单步重要性抽样算法。该算法通过主成分抽样选择违约结 构中占优成分,扩大其方差来实现,并给出了最优方差扩大倍数。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 信用组合遭遇极值事件时,具有一定的计算优势。
  • 详情 基于GCRM模型的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研究
    GCRM模型与ASRF模型相比,能给出与经济资本测度目标相一致的资本数量,而现有文献对GCRM模型中资产的到期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刻画,本文则通过假设资产的到期收益率与其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相关,得出了基于GCRM模型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方法,它能够刻画借款者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目标支付概率)和资本融资成本对经济资本和贷款定价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 详情 合成CDO定价的风险整合模型——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思考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学术界对主流CDO定价模型的反思。本文认为标准的CDO定价模型既无法准确评估标的资产池的风险,又未能考虑突发性系统性冲击、债务人信用品质变化对资产池损失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因子Copula模型的框架内考虑相互关联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素对CDO定价关键参数(违约概率、违约相关性、违约损失率)的影响,提出了CDO定价的风险整合模型。同时,通过Copula—Garch模型引入风险驱动因子的时序特征,对静态整合模型进行了动态扩展。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整合模型,标准模型极大地低估了高级分券的价格。对风险驱动因子假设的不同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 详情 信用衍生品定价的综合模型——基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背景下的研究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然而在2007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却起到了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究其根源,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是致使信用衍生品陷入次级债漩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突发性系统性风险冲击刻画不足以及违约回收率被高估,是导致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以往研究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了。因此本文从结构模型出发建立一个综合模型,在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跳跃成分、不可观测异质性,以及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的假定来纳入上述因素对定价的影响,进而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 详情 信用衍生品定价的综合模型----基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背景下的研究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然而在2007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却起到了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究其根源,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是致使信用衍生品陷入次级债漩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突发性系统性风险冲击刻画不足以及违约回收率被高估,是导致信用衍生品定价失效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以往研究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了。因此本文从结构模型出发建立一个综合模型,在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跳跃成分、不可观测异质性,以及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的假定来纳入上述因素对定价的影响,进而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 详情 一类新兴技术企业的违约概率度量研究
    受市场或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新兴技术企业通常在发展初期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为盈利。本文针对该类新兴技术企业发展的这种过程特征,应用随机积分技术度量债务到期之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下的新兴技术企业的违约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