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

  • 详情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具有卓越的投资能力吗?
    本文首次利用手工收集的493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样本,并综合使用基于CAPM和FF3的8种因子模型从基金个体、基金组合、基金经理以往职业经历(分为公募系、券商系和民间系)等角度考察阳光私募基金绩效。实证研究发现:阳光私募总体上跑赢市场;其中,公募系和券商系虽无择时能力,却具备优秀的选股能力;民间系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存在糟糕的择时行为。我们还发现基于FF3的因子模型解释能力更强,其中GII-FF3模型能更有效的识别基金的择时能力。
  • 详情 机构投资人能适时卖出该卖的股票吗?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会计信息能否帮助投资人挑选股票,并进一步探讨机构投资人 能否藉由会计指标及早卖出财务危机公司。本文的实证结果如下:第一,采用Ohlson (1980) 以及Altman (1968) 的模型,对于财务危机公司有预测能力;第二,检验宣告 事件期的异常报酬率,发现一般投资人仍对财务危机事件感到讶异,显示投资人并未 使用会计指标来挑选股票;第三,检验机构投资人持股状况,我们发现不只能够在事 前卖出破产公司的股票,纳入其持股变项后亦可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最后,本文更发 现国内机构投资人比起国外机构投资人更有能力挑选出破产公司。我们提供了一个简 单易懂的新指标-机构投资人的持股资料,该指针将帮助投资人更容易辨别公司是否 存在破产的疑虑。
  • 详情 机构投资者选股能力与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来自深交所的经验数据
    机构投资者一直以具有较好的选股能力立足于资本市场。本文利用2004-2007 年深交 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透明度角度检验机构投资者的选股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与预 期一样,在信息透明度评级较高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和持股机构数目会较多,短线 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在信息透明度评级上升的公司,机构会调高持股比例和增加机构数目, 短线机构会调高持股比例,长线机构投资者并不会基于信息透明度评级的变化调节其持股比 例;与预期相反,在信息透明度评级较高的公司长线机构持股比例会较高。因此,提高公司 持股机构化的同时拓宽机构投资者信息获取通道是当务之急。
  • 详情 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第四季度机构投资者增持比例为分组依据,利用分散度方法对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先验性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选股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并且存在较大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其选股依据与基本面无显著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信息层叠模型结合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验证了羊群行为的成因。
  • 详情 定单流冲击下证券投资最优组合模型及应用研究
    资金的净流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也是投资者选股考虑的主要因素。定单流是衡量资金净流入的主要指标,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蕴含着投资者的买卖信息。本文从投资者期望效用最大化角度,将定单流引入投资组合模型。通过定单流指标确定组合权重,构建定单流冲击下的证券投资最优组合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定单流指标确定投资权重,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 详情 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数量化选股模型
    首先,本文对数量化选股的定义、优势及其理论依据作了系统介绍。然后,提出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年报里的7个财务指标和3个估值指标进行归纳,并且了构建公司财务、估值及综合评分模型。最后,通过模型选取综合排名前50名的股票组成L50组合。L50组合在2004年度至2009年度近5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每年超越指数的投资成绩,累计收益率高达326%。
  • 详情 利用特征基准指数评价股票基金的实证研究
    本文沿用Daniel、Grinblatt、Titman 和Wermers(1997)的思路,利用4 个因 素来描述股票的风险,发现基金持股表现出某种趋势。通过实证发现封闭式基 金具有特征选股的能力,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的加强,这个能力在逐渐 降低。封闭式基金不具有特征选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