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

  • 详情 市场能区分新会计准则下的不同信息吗?
    本研究考察了新会计准则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与2006年年报同时披露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为对象,研究发现股票价格虽与新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的总额变化不相关,但将股东权益变化信息分为三类后,与未被市场预期且和未来收益相关的信息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表明新会计准则能对估值产生影响,而且揭示了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形式和实质的变化。
  • 详情 不确定信息理性预期、均值复归与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挑战
    本文将不确定信息引入了理性预期模型,并通过贝叶斯统计理论与市场序列均衡理论探讨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指出股票价格充分揭示所有可得信息等价于价格的均值复归性,而并非Fama 所说的零期望利润性,前者只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进一步的论证表明股票价格的序列均值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信息有效意味着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一致性,并非下期价格对上期价格的随机偏离,市场效率的高低表现在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最后,利用均值复归理论和上证指数数据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 1999-2007
    本文首先详细综述了预期汇率变化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国内外文献,然后利用利用中国1999-2007年的月度数据估计了包含人民币预期升值率与国外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上升将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增加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最后本文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出发,为我国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详情 境外“热钱”是否推动了股市、房市的上涨?
    2002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的吸引大量境外“热钱”流入国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境外“热钱”?如果这些境外“热钱”发生逆转将对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产生多大冲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估计流入我国的“热钱”规模及变化趋势;其次,本文构建了“热钱”与国内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内生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热钱”的涌入的确显著地推动了住宅价格尤其是豪华住宅价格指数的上升,并且住宅价格指数变化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境外“热钱”发生异动所致,但这些境外“热钱”对股票指数变化的影响并不具备统计显著性。
  • 详情 道德风险、信息发现与市场有效性——来自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我们发现,解禁前后股改限售股存在-13%的累积异常收益,价格下跌主要发生在解禁40天之前。信息发现假说认为,在禁售期内,流通股股东如果发现公司价值低于预期或者非流通股股东行为不当,就会选择在解禁前出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回归分析支持信息发现假说认为:透明度高的股票价格下跌较小,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与解禁前后收益正相关。实证结果还发现,解禁股收益能够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时序变化和个体差异,从而验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 详情 投资者是理性的吗?——基于ST公司交易特性和价值的分析
    以1998年到2004年全部A股公司为样本,本研究系统参考了被特别处理(ST)公司的股票交易特性与估值。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被实施ST以后,其股票交易显著偏离市场指数,呈个性化波动态势;在被实施ST期间,公司价值被显著低估。这一发现意味着投资者在投资ST股票时,总体是理性的,ST政策发挥了预期的警示作用。
  • 详情 基于Copula‐EVT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VaR和ES研究
    结合相依结构函数Copula和极值理论EVT,构建了我国股票市场经流动性调整的La‐Copula‐EVT风险价值模型,并用沪深收益序列的分笔高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沪深股市收益序列的上尾和下尾都存在较高相关性,后验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实际损失进行很好的拟合;然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沪深股市的风险价值和预期不足在不同置信区间的敏感度差异,确定了适合La‐Copula‐EVT模型的最优置信度区间。
  • 详情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截面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借鉴了心理学家在赛马赌博中发现的规律,对投资者情绪对股票的截面效应进行了理论推测:认为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具有极高成长机会的、处于亏损状态的、上市历史较短的、资不抵债的和公司规模较小的股票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二)基于调整后的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标和换手率构建了一个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选择总市值、市盈率、市净率和上市历史的高低长短来构建特征组合,通过非参数统计和回归模型来实证检验情绪指标的变动对特征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并做出解释,同时通过考虑系统风险的情绪变化与其他情绪代理变量来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市值较小的、亏损的、市盈率较高的股票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指标对不同市净率组合的影响模式取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当由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导致组合具有较高的市净率时,组合对情绪波动敏感程度要小于由于增长率较高而导致市净率较高的组合;情绪指标对上市历史不同的股票组合的影响模式并不符合理论预期。
  • 详情 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动态关系研究
    本文采用七变量VAR模型对我国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张,但银行信贷的扩张不是股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基于此,本文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在调控银行信贷规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股票价格的影响,应该通过增加股票供给、丰富投资产品、打击内幕交易、控制热钱流入、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等措施防止股市泡沫的扩大,降低市场对股价升幅的预期,由此既可以防止股市泡沫化,又可以达到调控信贷规模之功效。
  • 详情 我国A股市场行业板块轮动现象研究
    本文以行业板块指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在我国A股市场交易的25个行业板块归为12个大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GARCH 模型研究不同板块之间存在的波动溢出和信息传递关系,以描述和解释行业板块轮动特征,分析认为行业特征及行业相关性是板块轮动的基础,而投资者预期的改变则是轮动的主要因素,而利用轮动特征可构建有效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