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

  • 详情 套期保值与在险价值 ——一个改进的非参数方法
    当资产回报率服从椭圆分布和投资者具有二次效用函数的假设都不满足时,方差(标准差)不再是风险的一个恰当度量方法,而这会导致传统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存在缺陷。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计算最小VaR 和最小CVaR 套期保值比率的非参数方法。基于沪深300 现指日收盘价格数据和沪深300 股指期货合约仿真交易日结算价格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非参数方法表现最优,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套期保值投资组合的标准差、VaR 和CVaR。
  • 详情 股指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率:基于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常用的几种股指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确定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风险最小化模型框架,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模拟运行以来的样本数据,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四种估计方法,对其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和绩效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投资策略。
  • 详情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基于Copula函数的相依风险测度
    本文研究了沪深300股指和股指仿真交易收益率极端风险和相依关系。用DCC-GARCH模型描述了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动态的条件相关系数,并以极值分布为边际分布对四种常用的Copula函数进行了拟合,发现Frank Copula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Clayton Copula。在此基础之上,对不同组合的VaR和CvaR进行测度,发现投资组合比例与风险之间呈现“U”型特征,这也为套期保值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
  • 详情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期货市场的一大功能是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效果是衡量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组合投资套期保值理论,运用最小方差法,以中标50和道中88指数模拟现货股票投资组合,实证分析了五只我国统一市场基准指数新富A200、沪深300、中标300、新富A600和道中600的套期保值效果,结果显示新富A600的套期保值效果最佳。
  • 详情 商品期货投资收益如何确定?
    按照持有期货合约的部位,将商品期货交易者细分为:标的商品生产商、加工商和投机者。在满足终期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通过联立商品期货、现货和证券市场,推导出一个商品期货投资收益模型,证明了商品期货投资收益由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溢价和非系统性风险溢价两部分组成,并解释了“持有期成本套利”、“现货/期货溢价”和“资本资产定价”三种理论适用于确定商品期货投资收益的前提条件。根据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的实证结论,说明发展商品基金、减少证券—商品期货市场跨市场投资的交易成本等措施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 详情 CEV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套期保值效果的定量分析
    CEV模型是Black-Scholes模型的一个扩展。本文通过对下面三个问题的定量分析考察了Black-Scholes模型和CEV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1、对冲操作次数和对冲误差之间的关系;2、模型误差对于对冲误差的影响;3、在同样的对冲次数下CEV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的对冲操作成本的比较。文章验证了在没有模型误差的情况下对冲误差和对冲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并指出了在进行期权套期保值时,若预期股票上涨时选择Black-Scholes模型要优于CEV模型; 反之, 若预期股票下降时选择CEV模型要优于Black-Scholes模型.